30年前乌克兰不放弃3000枚核弹头,如今也是一霸?
2024-11-28 19:26:1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军武次位面
▲洲际弹道导弹的战略威慑是独一无二的
乌克兰确实曾经是“世界第三核大国”,1991年末苏联解体时,驻扎的乌克兰的第43导弹集团军、第45空军集团军,共掌握176枚洲际弹道导弹载具、44架战略轰炸机以及1081枚巡航导弹。与这些平台搭配的,是至少3700枚核弹头,这比当时中英法加起来的数量都多。然而,掌握这么大规模核武的乌克兰,却在1996年5月销毁了最后一枚核弹头和远程导弹载具,2001年将所有核武发射平台/设施摧毁,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废武功”。很多人都认为,乌克兰如果没有放弃核武,哪怕只保留少量核武,都足以拱卫国家安全,但这其实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监视下被摧毁的图-160战略轰炸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等12个原苏联加盟国,曾组成新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甚至还以这个名义组队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最关键的是,“独立国家联合体”规定苏联遗留核武指挥权归属联合司令部,后来在1993年6月移交给俄罗斯国防部。也就是说,虽然这些核武、作战部队都在乌克兰,但导弹发射代码、激活指令都由俄罗斯控制,乌克兰甚至都不能决定导弹瞄准的目标(也就是说,依然以北约为目标)。乌克兰也试图从行政层面控制导弹及操作部队,但始终越不过技术限制。因此,虽然乌克兰议会在1993年末,宣布将所有核武收为国家财产,但时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也承认,“乌克兰无法在技术上对核武器进行有效控制”。
▲拥有核武器但无法控制也是罕见
不能控制的核武缺乏有效意义,乌克兰政府既没有资源,也没有动力对这些核武进行妥善维护,事故风险自然与日俱增。有1986年切尔诺贝利这个例子在前,乌克兰内部对境内3000多枚核弹头的恐慌愈演愈烈。最关键的是,当时乌克兰上下都希望“融入西方经济体系发展经济”,而核武存在一天,乌克兰就一天得不到西方认可,始终处于被封锁的状态。因此,在核武实际不由自己控制、泄漏风险巨大、还面临经济制裁的现实情况下,乌克兰最终在1994年初与美俄达成协议,由三方共同处理这批棘手的核武及原材料。
▲不要说洲际弹道导弹,乌克兰连反导S-300V都用不起,直接废弃
具体来说,美国提供销毁需要的资金,并为相关单位、人员提供生存费用,总计大概是3.3亿美元。这部分只是小头,大头是核弹头拆掉后留下来的高浓度浓缩铀,据说数量有近百吨。这批绝无仅有的高浓铀料被美国以约20亿美元买走,货款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分润(后两者在苏联解体时也部署有核武,但很痛快地交给俄罗斯并拆毁)。有经济利益为动力,所以乌克兰境内的核弹头、导弹载具到1996年夏季就拆完了。后面轰炸机、发射井没有利益,就慢了好几年。苏联以倾国之力打造的核威慑体系,以这种方式被消灭数千枚,确实滑稽。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乌克兰当时都留不下核武,因为这本质上是几个大国联手,不希望乌克兰成为“有核国家”。
▲把弹道导弹拆了卖浓缩铀,基本等于撕了清明上河图卖废纸
事实上,当时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小国掌握核武就有很清晰的认知——“这是坐在两个火药桶上,一个是无力维护带来的危险,另一个是大国核武器的瞄准”。乌克兰的悲剧不在于当时放弃核武,而是所处的位置、整个国家对发展路线的抉择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