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赴华LPG货轮纷纷改道 撼动全球供应链
2025-04-25 01:25:4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随着中美贸易战火加剧,原本运往中国的美国液化石油气(LPG)货船纷纷改道,转向日本、韩国等其它亚洲市场,突显全球能源供应链正面临加速重组压力。
这波变动源于最新一轮关税冲突。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本月初宣布,对中国大部分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中共随即反击,对美国商品课征最高125%的报复性关税,涵盖能源等多项关键进口品项。
LPG成为继原油与液化天然气(LNG)之后,最新受波及的能源产品。作为民生燃料与石化原料的关键原物料,LPG(包括丙烷、乙烷与丁烷)是中美贸易往来中的重要能源项目。
美LPG货轮弃航中国 大举改道日韩
据能源数据平台Vortexa统计,自4月17日以来,至少有四艘原计划驶往中国的美国LPG超大型气体运输船(VLGC)改变航向,转往日本与韩国,包括“Zakher”、“Maple Gas”、“BW Gemini”与“Eiger Explorer”等。
此外,丙烷运输船“G. Arete”现已调往韩国,“STI Notting Hill”化学品运输船亦调整目的地。另有一艘原定输送乙烷的货轮直接取消装运,显示在高额关税压力下,业者正迅速调整策略以降低风险。
业界人士表示,在当前不确定性高的贸易环境下,现货合约(spot shipments)较易弹性调整,而已签署的长期合约则受到履约条款限制,短期内难以变更。
市场再分配 中东与亚洲买家趁势布局
根据美国能源资讯署(EIA),中国原为美国第二大LPG出口市场,仅次于日本。2024年中国自美进口丙烷高达1,730万吨,约占其总进口量六成。
分析机构East Daley预估,在当前局势下,未来6至9个月美国对中国的LPG出口量恐将日减20万桶。随中国买盘退出,美国LPG现货价格走弱,吸引亚洲买家积极承接。
船舶追踪机构OilX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的初步数据显示,日本4月进口美国LPG达每日27.4万至27.6万桶,较前月成长12%至15%;而根据另一家追踪平台Kpler的数据,日本4月自美国进口LPG的规模接近翻倍,达每日63.9万桶。
印度炼油厂也趁势要求中东供应商以折扣价供应LPG,以替代部分美国合约货,形成明显的市场再分配现象。
中国成本压力上升 寻求乙烷关税豁免
中东LPG报价上升进一步压缩中国进口商的利润。5至6月初的到港货每吨溢价达30至60美元,远高于平时的20至30美元。面对供应成本上涨与供需失衡,中方被迫寻求替代方案。
Energy Aspects预估,2025年下半年中国LPG需求将比去年同期减少15万桶/日,石脑油需求则增加14万桶/日。然而,石脑油的替代效果有限,无法完全弥补美国月均150万吨供应缺口。
乙烷方面,尽管中国乙烷裂解厂目前仍维持运作,库存可撑至5月下旬,但中国主要进口商已向中共当局申请关税豁免。中国大型民营化工企业卫星化学于4月8日公开表示,已正式向当局请求关税豁免,以维持生产稳定。
中国LNG进口归零 美转向欧洲市场
与此同时,自2月中国对美国LNG加征15%关税以来,进口量急剧下滑。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中国自美LNG进口量年减逾七成,自3月起更出现“零进口”,为近年首见。
美国LNG出口商随即调整策略,将供应重心转向欧洲市场。Vortexa与路透资料显示,2024年欧洲吸收美国约45%的LNG出口量,2025年第一季出口至欧洲年增超过20%,创历史新高。
俄乌战争与欧洲去俄化政策推动下,美国能源在欧洲市场所占比重持续扩大。
谈判曙光未现 全球能源链动荡持续
美中贸易争端仍未见降温迹象。虽然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表示,双方可能在部分关税议题上达成协议,并对未来谈判持审慎乐观态度,但中共外交部与商务部已公开否认任何正式谈判正在进行。
中国暂停进口美国能源产品,反映出地缘政治与全球供应链正在剧烈转型。未来全球能源市场将持续重整,各国进出口商需调整策略,以因应能源安全与价格稳定的双重挑战。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和彭博社的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