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狂的一首词
2025-04-06 16:25:1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诗心词韵
中秋之夜,月华如练,银辉洒满人间,这轮明月,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不朽的情愫,寄托着无尽的思念与遐想。
唐代张九龄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道出了跨越千山万水的共鸣;
宋代辛弃疾则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绘就了一幅夏夜清幽图;
而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广袤宇宙紧密相连,成为千古绝唱。
苏轼,这位宋代文坛的巨匠,以其旷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化用”这一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使得《念奴娇·中秋》成为了千古经典,即便是在“抄”与“自我抄”之间,也尽显其才情与狂放不羁。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在诗词的世界里,化用前人佳句,并非简单的重复或模仿,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展现出一种壮阔的视野与心境,苏轼立于高处,远眺万里长空,只见云朵悠然飘过,不留一丝痕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这里“桂魄”,即月亮的美称,描绘出月光的清辉夜色,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苏轼以“飞来”二字形容月光之突然与明亮,仿佛月亮带着光芒从天际飞来,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清冷而碧绿的秋光之中。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苏轼以“玉宇琼楼”形容月宫之美,想象自己乘坐鸾鸟在月宫中自由穿梭。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转而回到人间,苏轼看到江山如画,远处的烟树在月光下依稀可见。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苏轼在这里展现了他狂放不羁的一面,他醉酒后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共饮,与自己的影子成为三个知己。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在风露中起舞徘徊的苏轼,似乎已经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俗的烦恼。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表达了他想要乘风归去、超脱尘世的愿望。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结尾以悠远的笛声作为收束,既营造了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又似乎在暗示着某种超脱与解脱,令人回味无穷。
品读完整首诗,是不是有一种时空错乱,李白、崔颢、甚至苏轼的其他诗词画面,纷沓而至的感觉。
在读到“望中烟树历历”是否感觉和崔颢《黄鹤楼》中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的画面油然而生;
在读到“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眼前浮现的是否是李白《月下独酌》里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在读到“玉宇琼楼,乘鸾来去”、“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是否似曾相识?
是否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今夕是何年”意境高度相似。
足可见知苏轼对“抄”自己的作品,也是手下不留情,他通过化用前人诗句,不仅展现了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的悠扬笛声,不仅为整首词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更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悠长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