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时代的人类自由
2025-04-11 17:25:1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Psychology Today
AI时代,警惕算法依赖,刻意练习选择,守护人性。我们不仅要明智利用科技,更要拥抱未知,保持生而为人的选择权与开放性。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上一次打开 Netflix 时,你是在海量片源中精挑细选,还是顺手点开了那个为你量身推荐的剧集?又或者,当你登录社交媒体,映入眼帘的信息流,究竟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还是算法为你精心编排的剧本?网购时,你又是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随心漫步,抑或目光早已被那些置顶的、AI为你“猜你喜欢”的商品牢牢吸引?
如果你的答案和许多人一样,在多数情况下不自觉地选择了后者,那么你我或许都已陷入了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以至于心理学家们为它起了一个名字:“算法依赖”。顾名思义,它描述的是我们日益增长的一种倾向——将选择权悄悄让渡给那些被设计来预测、甚至引导我们行为的系统。
当然,欣然接受算法的建议本身并无不妥。很多时候,它们确实能帮我们节省时间,减轻做选择时的心理负担。然而,正如水滴石穿,看似微不足道的每一次依赖,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累积。长此以往,这种对AI推荐的习惯性依赖,可能会悄然侵蚀我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甚至动摇我们对自身感觉与直觉的信任根基,影响我们选择的质量。
当算法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行为,而我们对此浑然不觉时,我们便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离那个真实的、内在的自我越来越远。
那么,如何在算法的环绕中重新找回我们的主导权呢?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理解什么是“人的能动性”(human agency)。它指的是我们运用意识、做出自主选择并据此采取有意义行动的能力。这其中蕴含着自主性、自我觉察,以及依照自身价值观行事的力量。
要真正发挥这种能动性,就需要我们主动地、有意识地通过一次次选择来塑造自己,而非被动地受算法、社会规范或外部压力的摆布。以下几种练习,或许能帮助我们在算法时代守护这份宝贵的自主。
不妨试试“刻意停顿”。在日本禅宗里,这被称为“間”(ma),意指那些充满意义的留白与间隙。在毫不犹豫地接受下一个算法推荐之前,给自己片刻的暂停,问问自己:‘如果完全凭自己,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这个简单的反思,就能将一份觉察带入决策过程,帮助我们校准内心的方向。想象一下,你正在刷 YouTube,一个视频刚结束,下一个“为你推荐”的视频就自动开始播放了。这时,你没有任由它播放下去,而是按下了暂停键。你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内容其实并不真正感兴趣。于是,你关掉了应用,选择出门散散步——用清醒的觉知代替了无意识的自动反应。
接下来,是培养“数字世界中的正念”。这个概念借鉴了佛教中的“念”(sati),即专注当下的觉知。在实践中,这意味着有意识地选择在某些时刻脱离技术的辅助,全然凭借自己的感官和判断来做决定。比如,下次想找本书看、挑家餐厅吃饭,或者选件衣服时,试着完全不依赖评论或评分,如何?想象一下,你没有打开点评App,而是凭感觉走进了一家街角吸引你目光的咖啡馆。你打量着菜单,感受着店里的氛围,然后决定:“嗯,就这家吧!” 这样的亲身体验,会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你对自己偏好和直觉的信任。
最后,是建立并巩固自己内在的价值体系。儒家思想中的“仁”(jen),强调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符合道义的选择。当我们时常反思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看重的是什么,我们的选择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有分量,而不仅仅是对外部刺激的被动回应。举个例子:某个购物App正用诱人的快时尚折扣轰炸你,但你内心坚守着可持续生活的理念。这时,你没有被瞬间的购买欲冲昏头脑,而是停下来,花些心思去寻找一个更符合你道德原则的品牌——即便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你也愿意为这份坚守而行动。
谈及意外的惊喜、信任与人生的旅程,我们的目标并非全盘否定人工智能,而是学习如何有意识地、智慧地与它共处。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在何时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又在何时坚持独立思考和行动;要时刻保持一份警觉,留意算法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要经常性地锻炼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同时,也不妨鼓励身边的人一同反思自己的选择。
追求自主,不仅仅意味着要抵抗自动化的洪流,它更关乎一种对生命中不可知性的开放态度,一种拥抱神秘的能力。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个古老的传说——《锡兰三王子》(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故事里,三位年轻的王子为了寻求荣耀,隐姓埋名,放弃了王室的特权踏上旅程。一路上,历经艰辛,却也敞开心扉,最终意外地收获了他们并未刻意追寻的美好与智慧。正是这个故事,赋予了我们“serendipity”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发现。
而这种不期而遇的幸运,并不仅仅存在于古老的传说中。回想当年,我17岁便独自离开家乡,远赴美国。那时,我英语说得磕磕绊绊,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举目无亲。然而,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一位仅有短暂交谈的女士,后来竟将我介绍给了她的家人。他们慷慨地为我提供了临时的住所和无私的支持。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算法会“推荐”我离家远行,更不会“建议”那位女士向一个素不相识的异国少年敞开家门。那是一个充满善意的瞬间,一个人性闪光的时刻——它完全出乎意料,全然无法预测,却成为了我人生中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给了我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的最初力量。
这个经历时常提醒我:生命中许多至关重要的、塑造我们的时刻,往往是无法被预测,更无法被“优化”的。它们往往诞生于我们愿意拥抱不确定性、静心倾听内在直觉、并全然信任生命自然展开的过程之时。
归根结底,生而为人,核心在于拥有选择的能力。这意味着运用我们被赋予的禀赋——有意识地行动,成为自己生命故事的执笔者。如果我们珍视这份独特的人类价值,那么在算法日益渗透我们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地审视它们在我们选择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积极主动地去守护我们独立思考和做决定的能力。
然而,“人”的含义不止于此。它同样意味着,我们要认识到存在一个超越我们理性决策掌控的领域——那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惊奇、不期而至的祝福与有时甚至带着严酷考验的恩典的领域。锡兰三王子和飞机上那位善良女士的故事,都发生在那个领域。因此,保持人性的完整,也要求我们对这个领域始终敞开胸怀——保持好奇,保持信任,时刻准备迎接那些生命中无法预料的馈赠与转折。
就让我们带着清醒的头脑、慈悲的心肠和源自内在价值的勇气,以自身的智慧为罗盘,准备好拥抱未知世界所蕴藏的美丽,坚定地航行于这个算法时代吧。这,就是我们夺回自由的方式。这,就是我们坚守人性光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