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景唐人街》:如何打破亚裔刻板印象?
2025-04-23 12:25:4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一事无成的儿子、送货员、沉默的跟班、被困在两个世界之间、跑龙套的小伙,打拼的移民,一个普通的亚洲男人??”美籍华裔作家游朝凯(Charles Yu)在他的小说《内景唐人街》(Interior Chinatown)中如此形容书中的主角Willis Wu。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在千千万万张扑克脸中脱颖而出,他梦想成为一个功夫侠。
亚裔移民的故事数不胜数,Charles Yu以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把看似平凡的亚裔男子、唐人街的二代移民,摆进了一场既滑稽又真切的身份实验室中。“戏中戏”的烧脑情节,让“唐人街”的场景变的立体起来。《内景唐人街》小说融合剧本格式、家庭剧与社会评论,这部小说被串流平台Hulu改编为影集在2024年上演,再次引发人们对美国亚裔身份的热议。

移民城市纽约与华人博物馆
1613年,来自西班牙岛的胡安·罗德里格斯成为第一位乘坐荷兰船抵达纽约的移民。自他抵达以来的四百多年里,纽约市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一个充满机会、韧性和多元文化的城市,“梦想”和“决心”塑造了纽约市多元化的移民社区。
位于纽约唐人街的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致力于保存、诠释美国华人的丰富历史和贡献,近日推出了2024-25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 (NEA) 大阅读计划,其中重点推荐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游朝凯的作品《唐人街内景》,特别将这部作品改编成40分钟的舞台剧。在4月18日和19日,位于唐人街内的博物馆化身别出心裁的舞台,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两场戏剧体验。观众追随着演员们的脚步在充满历史痕迹的馆内游走,并作为一场“审判”的陪审团成员,走入小说人物Willis Wu的内心世界。


被框定的角色:从背景到主角的无限轮回
“功夫男只是普通亚洲男人的另一种形式。”Willis的这句台词直击亚裔在美国影视文化中常被简化、刻板的形象。内化这些标签,让“功夫男”成为亚裔唯一能被看见的样貌,而这样的自我设限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一种被动的“自我防御”。
小说取名“Interior Chinatown”,“Interior”的意思是摄影棚内的搭景,或者是室内舞台的布景,相较于外景的专业术语,在影集中角色集中的唐人街内亚裔居住的环境,也就是一个大的背景板,同时也呼应主角Willis在一部名为《黑与白》的警匪疑案片中跑龙套的角色。

Willis说,“我和你们一样清楚,我离被从背景板拉回来只有一步之遥。”所谓“背景板”,是他对亚裔演员常被安排在群众场景中、无声无形、随时可被替换的比喻。而这样的情况,正是亚裔在美国社会里集体经验的一部分——在场,却不可见。

在MOCA内上演的法庭辩论戏码中,Willis身为“证人”的角色,以一段充满感情的自白内阐述了亚裔在美国人群体之中的感受:“把黑人理想化,觉得他们很酷;把白人女性浪漫化,希望自己是个白人男性,把自己归类在这种身份里。当我们把自己放在所有人之下时,其实是在建立一种自我防卫机制,借此避免真正的互动和接触。当我们想像没有人会要我们,觉得其他人都和我们不同,我们其实是在把自己的观点放在优先的位置。”


这场辩论戏码并无输赢,但最终留下一道无法简单回答的问题:“如果有人在街上给你看我的照片,你会如何描述它?”Willis挑战观众:“亚洲小伙子?还是美国人?”
他反问,“在这里生活了两个世纪,为什么我们没有角色?”这是对美国叙事中的缺席者提出的质问——为何亚裔总是“客串”,从未“主演”?为何在故事里,我们总被遗忘在背景中?

“我以为我是主角,其实只是配角”
在舞台剧演出结束后,饰演Willis Wu的演员陈子麟(Andre Chan)分享自己对这一角色的认识,Willis是一个困惑又渴望被看见的亚裔男人,他一开始总是做怪脸,刻意夸张,只为了让自己被注意,是一种来自不安的本能反应。
Andre有在印尼和新加坡成长的经历,他表示自己的表演生涯始于对李小龙的崇拜,当纪录片《李小龙:似水无形》(Be Water)上映时,他心想:“那可能就是我”,他曾幻想自己能像这位“功夫之王”一样,在银幕上大放异彩。“但现实里,我经历的试镜全是一些没有灵魂的背景角色,从经纪人到学校给我的机会,好像都告诉我:你永远只能是背景。”

他说,有时候他分不清自己在表演,还是在过生活。“你内化那些标签,最后变成了一种自我设限。”
他曾误以为自己能像John Wick这样的主角一样帅气登场,但现实却让他发现,“我比较像那个一闪而过、背景模糊的亚洲人——没人知道他的名字,甚至记不得他出现过。”
这份从主角梦滑向群演现实的经验,成了Andre理解Willis的关键。“我试着让这个角色温柔一点,也更真实一点。因为我们活在一个还没帮我们写剧本的时代,而我们正在学习如何为自己发声。”

来自香港的Andy直到三年前才移居美国,他在舞台剧中进行旁白,认为这次的演出对于他认识亚裔美国人是一次很好的经验:“当我在香港时,我从没想过自己是‘亚洲人’,因为我们是多数。但到了这里,我变成了少数族裔。”在演出中他需要在虚拟法庭内与观众交代大量的亚裔移民背景,对他而言都是全新的体验。
走上国际影坛的亚裔身影
在《内景唐人街》舞台剧演出结束后的讨论中,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问题:“当李小龙时代过去,谁是你眼中在好莱坞影坛的亚裔巨星?”观众提到的名字包括刘玉玲(Lucy Liu)、杨紫琼(Michelle Yeoh)等等。华人博物馆表演、叙事及社群关系主任Dennis分享,这些明星正在突破亚裔美国人刻板形象的框框,而近年来许多美国影视平台开始加入更多的亚洲角色,也是一个好的迹象。

《内景唐人街》能够被串流平台Hulu改编为影集,无疑承接着Netflix的剧集《怒呛人生》(Beef)、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妈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所开启的亚裔叙事新浪潮。正如原著中所言,真正的里程碑,不是亚裔能不能演主角,而是有没有机会“只是演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类型”。有一天,当好莱坞选择一位亚裔演员,不是因为他看起来像谁、会功夫、说带口音的英文,而是因为他就是他自己,也许,这才是对亚裔演员身份认同的真正开始。
《内景唐人街》能够进入主流影视平台,也是对亚裔演员的一个肯定。从小说到剧集、舞台剧,唐人街和当中的过客不再只是一个背景,而是孕育未来新星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