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 中国多地基建工程烂尾触目惊心
2025-02-05 00:25:2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国经济下行,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之下,一直依赖房地产收入的地方政府财政陷入困境,许多基建工程烂尾。广西烂尾铁路桥工程留下的桥墩成为“古迹”,部分已在花巨资开拆,贵州深山两条荒废的隧道,里面还藏有两辆重卡。然而中国各地官方还在举债推动新的大基建。
广西烂尾铁路桥墩惹关注 官方花巨资拆除
在中国南部的广西自治区柳州市,从市区公园内的观景台放眼望去,在穿过市中心的主干道上,一路上有一排排的铁路桥桥墩,延伸几公里,但作为关键部分的铁轨却不见踪影。
博主“望舒”今年1月3日发视频说,柳州轻轨桥墩,柳州人说拆一个桥墩要十万。
这条穿过市中心的铁路于2016年12月启动建设,原计划今年营运,总工程费预计126亿元(人民币,下同),但工程早于2021年停止,只留下桥墩和车站。
根据柳州市轨道集团官网介绍,该企业于2017年3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据2018年发布的柳州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图,柳州市的轨道交通由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S1号线、S2号线、S3号线共七条线路组成,规划总里程约226.8公里,车站数量124座,换乘站15座。将近8年过去了,柳州市的轨道交通仍未开通。
中共当局让当年推动广西柳州轻轨项目的柳州高层为工程烂尾背责,时任柳州书记郑俊康、市长吴炜已落马。吴炜去年一审被判死缓,郑俊康则被判刑16年半。两人也是柳州前后两任书记。
吴炜的罪名之一是于2016年至2021年,在未获得国务院批复的情况下,要求有关单位以举债融资等方式建设柳州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去年11月4日,柳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发展集团发布施工通告,称将对桂柳路北侧的墩柱及搭建的附属设施进行拆除。随后几天,网上传出拆除部分轻轨墩柱的视频。
陆媒报道,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这些墩柱不是被“拔走”的,而是采用切割的方式从墩柱底部锯断的,“就像锯树一样。”锯倒一根墩柱需要一两个小时,费用约10万元。锯倒后墩柱再被分割成多块运走,墩柱埋藏在地底的部分则仍留在原地没有移除。
许多当地网民表示,这样一建一拆,不知道又浪费了多少柳州人民的血汗钱。“当初就不该建!”
不过,据日经中文网近日报道,该媒体记者今年1月份拍的照片显示,这些铁路桥桥墩仍未被全部拆除。
在1月上旬,大陆社交媒体有不少视频显示,柳州这些废弃的铁路桥桥墩未拆除。中国新年期间,仍有当地网民抱怨,铁路桥工程搁置多年,毫无用处,都成“古迹”了。
到过年前的1月下旬,有网民拍下柳州轨(地铁万象城站)拆了围档,说“苦等八年终于赶在过年前还路于民!”也有网民跟帖说,“期待早点拆后,到处水泥墩,堵得路没见。”“柳州轻轨拆了一些墩柱,是不是投石问路,看看有什么反应?”
网传贵州深山的烂尾隧道 里面还藏有两辆重卡
与广西相邻的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近年也不时传出烂尾楼、烂尾基建的丑闻。
今年1月17日,有网民爆料,贵阳t2号线有轨电车,又一个烂尾形象工程。
公开资料显示,贵阳有轨电车T2线全长10.92千米,共计区间14个,设13座车站。2022年3月22日,贵阳市有轨电车示范线(T2线一期工程)已初步完成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原计划2024年投入使用。
贵阳市最初还计划建设一条将市中心和新的开发区相连、全长12公里的环城高速,建设费用预计52亿元,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收入大幅下滑,地方政府无钱继续建设。
有网民发视频说:“在贵州深山,发现两条荒废的隧道,里面还藏有两辆重卡,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花费巨资建好的隧道,现在不用了呢?还有复工的可能吗?
地方债台高筑 中央为何催促发新债推基建?
中国地方政府过去长期靠土地出让支撑财政,获利数万亿元,但近年房地产市场崩盘,加上大量投入基础建设,导致巨额债务。曾为基础设施开发而发行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偿还负担加重,财政压力增大,未完成而被遗弃的公共项目增多。
中共财政部去年11月再推出10万亿大规模的支持地方化债计划。但外界指,当局新增专项债务和债务置换是缓解地方债务压力的临时措施,治标不治本,而且只是把问题向后推。
在经济下行之下,2023年和2024年当局曾推出两个文件,声称要严控大基建。其中,2024年9月1日,中共财政部、住建部等六部门联手推出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即国办“108号文”)正式施行,提到绝对禁止为毫无收益或者收益匮乏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乱纪地举债,坚决不得增添隐性债务。
2023年的国办文件《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包括广西在内的12个重点省份2024年暂缓出现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
但与此同时,近两年在经济下行之下,中央政府却仍指示背负债务的地方政府“加速公共项目”,以支撑经济,并且试行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地方政府被催促发行地方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2023年,贵州省仅前四期基础设施类专项债券发行额就超过123亿元。日经报道,已停止建设环城公路的贵阳市,利用筹集的资金开始了包括大坝和医院在内的61个工程开发,其中之一是为节能企业开发的综合开发区。尽避工人在飘雪中仍加紧施工,但截至今年1月初,仍无企业计划入驻。
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售收入的减少,地方政府面临的只是未来的偿还债务风险。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此前对大纪元表示,中共当局搞基建没有做好可行性的研究,也没有真正地考虑市场需求,基本上是一拍脑袋就一窝蜂上的计划工程,因为对中共的GDP有利,对政府的政绩有利,反正浪费也就浪费了。中共的基建狂魔,盲目扩张,就是为了构造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假象,为了欺骗国际投资界。
据中共官方信息,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超过4.8万公里。但承运的中共国铁集团债务已直逼破纪录的1万亿美元,全国多地大量出现的幽灵高铁站。今年新年返乡潮期间,“绿皮(普通火车)挤不上,高铁空荡荡”,引发热议。然而国铁集团今年1月2日还一度宣称,2025年全国铁路预计投产新线2,600公里。预计到203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8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6万公里左右。
事实上不止高铁,一批运河工程也在进行或规划中。
根据财经新媒体去年9月梳理,全长134.2公里的平陆运河已在2022年8月于广西开建,计划在2026年12月底建成,投资超700亿元。2024年6月,官方称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超330亿元,开挖过半。而在江西、湖南、河南、湖北、安徽等内陆省份,投资千亿元挖运河的热潮也正悄然蔓延。
这股挖运河热潮,不是地方自发行为。在2020年中共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统筹推进平陆运河修建等运河沟通工程。2021年,中共国务院将平陆运河工程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官方媒体强调是经济发展需要,但畅销书作者宋鸿兵去年8月底发文质疑,中国的运河大基建,但现在各地方政府都在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尤其这些内陆省份甚至多年要靠东部省份的转移支付维持财政,如何筹钱支撑“超级工程”?
旅德水利专家王维洛曾对大纪元表示,都说财政困难,为什么地方的积极性很高?主要是只要工程资金下来,地方政府首先把它截下来,来发公务员的工资,要解决地方的财政危机。另外,做大工程贪腐的款项可以高达三分之一,甚至更高。
网民指基建狂魔在雄安 大年初七高铁站空荡荡
号称习近平的所谓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是万亿级别的造城项目,虽然官方重点推动,但仍然不时被讽为“烂尾工程”。
一篇大陆自媒体文章《基建狂魔在雄安!10万亿+投资体量,谁最“雄”?》,在开头就写道,对于该万亿级别的造城项目,一些网民除了感慨大手笔,其中也不乏一些质疑,认为这工程或将又是雷声大雨点小、建设进度面临波折。
过去几年雄安新区的建设时断时续,烂尾一说频传,特别是没人愿意搬进去。在民间议论压力下,2023年5月,习近平亲自到雄安新区,放话说,自己对雄安新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不能心浮气躁”。他还在河北开会,亲自督促在京央企总部及子公司加快疏解(搬迁),警告:“不能凭自身好恶,需要搬就得搬。”
但习近平离开河北近一个月后,亲北京的香港《星岛日报》2023年6月6日报道,记者在雄安实地采访,看到高铁车厢乘客寥寥,站台大厅空荡清冷,人流稀落。
一位大陆网民今年2月4日在社交媒体发视频,显示实拍大年初七,雄安高铁站空荡荡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