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战,为什么没有外族入侵?

2025-04-04 16:25:2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历史学堂君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啥却没有外族入侵?是谁在镇守边疆?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异族入侵的情况很常见,历朝历代,北方的敌人主要包括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政权,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战争几乎从来没有停息过。

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中原地区混乱不堪,从董卓乱汉到军阀割据,再到三国鼎立,理论上讲,内乱容易引发外敌入侵,此时正是异族入主中原最好的时候,但三国时期基本上都是诸侯间的内部战争,外族入侵的情况较少。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又谁在抵御外敌、镇守边疆呢?

上图_ 三国鼎立

两汉奠定了北方良好局面

在两汉时期,中原王朝最大敌人就是北方的匈奴,刘邦在拜登之围中差点丧命,此后汉朝和匈奴签订盟约,暂时保持和平。

直到汉武帝年间,在文景二帝的经营下,汉朝空前强大,随即汉武帝对匈奴发起全方位反击,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率领下,匈奴被杀得溃不成军、元气大伤。虽说汉武帝派兵重创匈奴,但匈奴并没有因此瓦解。

直到公元89年,窦宪率兵征伐北匈奴,“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前后归降者20多万人,此战后,北匈奴基本被除名,其残部逃到了康居国,南匈奴则唯汉朝马首是瞻。

一定程度上讲,汉朝对北方的连年征战,给了三国时期较为平稳的外部环境,当然不是没有外敌,而是相对较弱。疗伤和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到了西晋八王之乱之时,那些游牧民族才趁机再度南下,大规模动乱才再度开启。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曹操数次北征

公元207年,曹操最麻烦的敌人就是乌桓,袁绍已死,袁尚、袁熙投奔了乌桓,因此,曹操准备发兵扫平乌桓。在此之前,袁绍曾安抚乌桓,双方的关系还算说得过去,所以袁尚、袁熙才能投奔乌桓。

除了剿灭袁绍的残余势力,曹操的另一个目的也是将乌桓平定,东汉末年,中原较为混乱,鲜卑、乌桓稍微发展壮大,便常常骚扰汉朝边境,杀掠百姓,造成的影响也相当恶劣,曹操此举也是为了一劳永逸,把两个问题一并解决。

上图_ 曹操肃清袁氏在北方残余势力及北征乌桓

史料记载“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

公元207年8月,曹军与敌军在白狼山遭遇,乌桓兵多将广,看起很是威武,而曹军主力还没到,众将领脸上皆有骇色。曹操身经百战,不仅权谋老道,而且经验丰富,曹操登高望远,发现乌桓军阵型还没有摆好,随即下令,不等主力部队,直接进攻。

曹操派张辽为先锋,率先发起猛攻,张辽之勇武在三国之中也是罕有对手,在曹军凌厉的攻之下,乌桓军一片混乱,就连蹋顿单于本人也被斩杀于马下。乌桓军大败,投降者20余万人,乌桓乱局被平定。

上图_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

史料记载“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公元218年,乌桓所部再度反叛,曹操派出大将曹彰、田豫前去平叛。接战之时,曹军遭遇敌人伏击,田豫并不慌乱,组织军兵组成环形防线,弓弩兵对敌人一顿猛射,乌桓见攻不下来,就准备撤退,田豫趁此机会派兵出击,大败乌桓军。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田豫就驻扎在边塞,由于其统兵有方,敌人不敢造次,北方安定了很长时间。北方的外敌,在曹军反复征伐下偃旗息鼓。曹魏是三国中最强政权,以他的实力,加之大将田豫等人坐镇,乌桓、鲜卑等族群被镇压了下来。

换言之,并非乌桓等族不想南侵,而是他们不是曹操的对手。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诸葛亮平定南中,孙权派兵讨伐山越等地

历朝历代中,大多的威胁都来自北方,而南方的敌人相对弱小很多,由于曹操的地盘和乌桓、鲜卑接壤,所以抵御北方外敌的责任就落到了曹操头上。虽然刘备和孙权的力量远不及曹操,但对付南方的叛乱,还是绰绰有余的。

史料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刘备死前将大权交给了诸葛亮,君主的去世,很容易引起外敌入侵,听说刘备已死,南中诸郡借此机会发起叛乱。诸葛亮并没有着急出兵,而先派人和东吴修好,以免除后顾之忧。

上图_ 诸葛亮进军南中战略图

在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南征,其目标就是南中地区,位置就在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南方的异族实力明显没有北方那么强大,而他们的对手还是聪明绝顶的诸葛亮,诸葛亮采取的办法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武力为辅,以攻心为主。

在击败雍闿军之后,蜀军便主要心思花在孟获这里,孟获是南中首领,只要安抚住他,其所部人马自然会放下武器。孟获不是对手,被诸葛亮抓住七次,又放了七次,最终孟获真心归附。

诸葛亮春天出兵,到秋天平定叛乱,12月班师回朝,因为收复了南中,蜀汉的实力也大幅度增加,这才有了北伐的本钱。

虽说诸葛亮用了不少谋略,但事实上,双方还是用实力说话的,正是因为蜀军实力强悍,所以孟获才能真心归附。

上图_ 三国鼎立时期 山越人位置所在

史料记载“贺齐讨黟贼,钦督万兵,与齐并力,黟贼平定。”

到了孙权这里,他南方的敌人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其中包括山越、五溪夷等等,山越曾爆发叛乱,孙权派出贺齐、蒋钦等将领平叛,虽说拖得时间比较长,但负面影响比较有限,对比乌桓、和南中地区的叛乱,东吴这边的问题更小一些。

比起汉朝的匈奴,三国时期南北边境都相对安定一些,一方面由于三个政权的实力比较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异族势力相对单薄,并没有引起大规模混乱。

总而言之,再怎么论,刘备、曹操、孙策、孙权,都做过汉朝的臣子,虽说他们先后自立为王,但终归还是给了汉室一些面子,纵使在一段时间内,三方杀得不可开交,但也绝不会让外族入侵,这大概也可以称作一种默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大地震引爆泰国反中浪潮!中共官网惊现五大卖国高官!
  2. 扎克伯格入手DC豪宅 12分钟能到白宫 要接替马斯克?
  3. 中南海瞒报三件事 内幕爆张又侠向习发难
  4. 赶在关税前疯狂买车 能省几千刀 这些车型最紧俏
  5. 【新闻大家谈】中共元老施压习?核心溃散
  6. 尹锡悦今天在总统官邸与她茶叙
  7. 【时事军事】中共“太空缠斗”惊醒美太空军
  8. 曾准确预测对华关税 花旗银行:川普还会加
  9. 中越关税反应两极化 川普:北京“慌了”、“打错牌”
  10. 川普试图复制尼克松冲击
  11. 羊奶粉连锁店关门,有人充值2万还没花
  12. 王友群:为什么中共中组部长突然换人了?
  13. 800亿美元“大迁徙”戛然而止
  14. 川普:这是一场经济革命 我们终将胜利 要坚持到底!
  15. 台海演训刚开场,美军航母齐后撤
  16. 邓小平长子和习家:一场不见硝烟的博弈回合
  17. 无知大妈砸掉自家承重墙 导致整栋楼开裂!大妈在飞机上大闹!
  18. 对关税战不满?马斯克炮轰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
  19. 清明时节多地火灾 北京女路口烧纸9辆车被毁
  20. 刚去世多家殡葬不请自来,逝者信息遭泄
  21. 川普发文呛中国:美国如今再也不当“鞭笞柱”了
  22. 055驱逐舰200多枚导弹,打完了怎么办?
  23. 数十万人集会抗议川普政府
  24. 眼神里刀光剑影 张又侠怒视、鄙视习近平
  25. 对等关税重塑供应链 目标也对准中国电商巨头
  26. 名校密集扩招,一场大变局开始了
  27. 【纪元焦点】中共高层罕见人事变动 引猜测
  28. 美国全国抗议:数十万人走上街头反对川普政府
  29. 美国1产业薅各国$3000亿 恐成中国等报复“破口”
  30. 关税政策打击大小企业,全民都受害
  31. 负债人生,如何上岸
  32. 奥巴马开炮了!呼吁美国人“做出牺牲”抵制川普政策
  33. 中国富婆买完房就忘了 28年后“偶然想起”开门惊见…
  34. 中国强硬反击川普,官媒称"清明节放假"是老天爷帮忙
  35. 中共反制美对等关税 专家:中国经济反受重创
  36. 羊头湾收容所计划惹怒 各级民代联手反对
  37. 弹药覆盖台全境,打击精度达“米”级
  38. 石家庄发生爆炸 传业主拉爆炸物闯入大楼燃爆
  39. 一款刚被监管层严重警告的儿童用药,被医院预购了1亿支
  40. 对美加征关税,中国农产品进口受何影响?
  41. 唯一拯救了我们命运的,就是市场化
  42. 美国关税税率是这样计算?经济学家也困惑
  43. 宋美龄为何嫁给蒋介石?贴身秘书娓娓道出内情
  44. 中国锂业三大巨头去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45. 地产大亨演讲:美中贸易战美损失或更大
  46. 4种因过思而失机的紫微命格 应该如何突破?
  47. 这2国向川普展诚意 越南、柬埔寨这样回应
  48. 春雨来了 台气象署:清明连假后降雨概率提高
  49. 血洗!美股7雄总市值"蒸发1.8兆美元",苹果跌最惨
  50. 10个不可思议的巧合 令人难以置信却事实摆在眼前
  51. 川普关税打到自家!全球第4大车厂宣布"裁撤900员工"
  52. 网爆江浙沪多地夜空现神秘“大火球”
  53. 川普和经济学家必须死一个
  54. 这写实水彩花卉,逼真到令人惊叹
  55. 水墨世界里的“春和景明”
  56. 小米SU7事故后:电子屏提醒“慎用”智驾
  57. 中国为何硬杠川普?专家:带头组"反美联盟踢掉美国
  58. 台“大批战机异常起降”,台军回应
  59. 巴菲特罕见出面辟谣
  60. 关税战升级,鲍威尔不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