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重塑供应链 目标也对准中国电商巨头
2025-04-05 01:25:5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美国总统川普近日签署的行政令,除了宣布执行全面的“对等关税”政策,也将目标对准中国电商巨头,宣布终止对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的小额包裹免税。
经济学者表示,川普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本质上并非单纯的惩罚性关税,而是一场围绕制造业布局、地缘政治调整及全球贸易规则重塑的新一轮博弈。尽管这与全面脱钩并不完全等同,但方向基本一致,即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尤其是在制造、科技及关键原材料领域。
亚洲国家面临最高税率 中国总税率54%
根据川普4月2日签署的行政令,美国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贸易逆差国家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特定国家的商品加征更高关税,最高达49%。
根据白宫发布的名单,亚洲国家整体面临最高税率。其中,对中国加征34%关税,加上原有的20%关税,总税率提升至少54%。
东南亚国家普遍受到较大冲击,美国对印尼、泰国、越南和老挝加征的税率分别为32%、36%、46%和48%;对柬埔寨实施的税率高达49%。相比之下,美国对日本、韩国和印度加征的关税相对温和,分别为24%、25%和26%。此外,台湾也被加征32%关税。
目前系列关税措施被称为“对等关税”,主要基于对方国家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水平实施对等政策。换言之,若某国对美国产品设定高额关税,美国也将对该国输美商品征收同等税率。
此前,美国已陆续出台多项关税措施,包括上调中国进口商品、外国汽车、钢铁和铝的关税,并对墨西哥和加拿大部分商品加征25%关税。在最新关税方案中,加拿大和墨西哥未被列入名单。白宫表示,这两个国家将继续适用先前行政命令下的关税框架。
经济人士分析认为,川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及采取相关措施的力度和推进速度,远超市场预期。也有学者认为,此举意在加速中美经贸脱钩,减少美国制造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这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川普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本质上并不仅仅是惩罚性关税,而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重塑供应链、推动地缘战略调整的举措。这一政策与其说是单纯的贸易措施,不如说是美国经济安全战略的一环,也是其对华经济长期去风险化策略的延伸。虽然与全面脱钩并不完全等同,但方向基本一致,即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战略依赖,尤其是在制造业、科技及关键原材料领域。
黄大卫进一步表示,这一政策将为中国制造业带来多重不确定性。首先,出口预期可能落空;其次,中小型工厂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尤其是那些依赖对美出口的企业;此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的预期或将下调,进一步削弱投资者信心。
他认为,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关税问题,而是一场围绕制造业布局、地缘政治重塑,以及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新一轮博弈。
中共宣布反制对等关税措施 分析:加速外企撤离中国市场
针对美方对等关税措施,中共当局声称强烈反对,并威胁将采取坚决反制行动,要求华盛顿立即撤销单边关税。
4月4日,中共官方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此外,中共暂停一家美国企业的高粱出口资质,三家美国企业的禽肉骨粉出口资质,并暂停两家美国企业的禽肉产品输华。
另外,中共还将斯凯迪奥公司等11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将高点航空技术公司等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对美国化工巨头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反垄断立案调查。
同时,中共将美国无人机制造商斯凯迪奥(Skydio)等11家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将高点航空技术公司(High Point Aerotechnologies)等16家企业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此外,中共对原产于美国和印度的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并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
中共官方还宣布对美国化工巨头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反垄断调查。
中共宣布的报复性措施,几乎印证了黄大卫的分析。在中共公布具体反制方案之前,黄大卫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就已表示,北京的反制行动大致可分为三层。
首先是象征性反击,即短期内提高美国特定商品的进口关税,例如农产品、大宗消费品等。然而,他认为此类措施对美方的实际影响有限,更多是为了向国内舆论交代。
第二层是对战略性资源实施出口管制,这是中期反制手段,例如对稀土、石墨等关键矿产的出口施加限制。黄大卫表示,此类措施可以产生压力,但也会促使美欧加速寻找替代来源,其震慑力具有时效性,长期频繁使用难以奏效。
第三层是监管市场准入反制,这是潜在的中长期手段,包括对在华美资企业实施审计、施压,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或突击性的合规调查。黄大卫表示,此类措施虽然手段强硬,但风险极高,可能会动摇外资信心,加速外国企业撤离中国市场。
中国跨境电商受冲击
川普签署的行政令宣布,自5月2日起,取消中国大陆与香港输美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此前政策允许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商品免征关税或特定税款进入美国。
零售商和电商平台普遍利用这一通关渠道,将外国制造的商品直接运送给美国消费者。然而,该渠道也被认为助长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的走私,成为这些违禁品流入美国的一条关键途径。
根据新规,从中国进口的此类商品将被征收货品价值的30%关税,另可选择每件货品征收25美元的特别关税。6月1日后,这项关税将增至每件50美元。
白宫公布的行政令显示,该措施是为了阻止芬太尼毒品流入美国。在现行免税制度下,每年流入美国的小额包裹总值达646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此举预计将对中国电商巨头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Temu、Shein造成直接冲击,而美国电商平台亚马逊也将受到波及,该公司大量商品依赖中国供应商。
今年早些时候,川普政府曾尝试取消“小额豁免”,但由于机场包裹积压,导致征税面临操作难题,政府不得不推迟执行,直至商务部和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制定相应检查机制。
黄大卫对此表示,取消小额包裹免税表面上是关税政策的调整,实际上则是对跨境电商的精准打击。
他分析道,此举背后有三重考量:首先,将削弱中国电商平台的价格优势;其次,限制中国制造廉价商品通过电商渠道绕过关税壁垒进入美国市场。
他表示,第三个目的在于,通过制度性手段,将贸易限制延伸至消费端。这将导致中国跨境电商的物流成本和通关难度迅速上升,使小型供应商失去低门槛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同时,电商平台若转向美国本土仓储和本地配送模式,也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
“短期之内,美国消费者可能面临物价飞涨。”黄大卫说,“但从战略角度来说,从中长期看,此举可能有利于重塑本土供应链,并增强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