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世界里的“春和景明”
2025-04-05 05:25:1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艺术中国
清明雨细,墨色生烟。当柳梢染翠、山色初醒,岁月的车轮又将一个新的春天送达人间,人们携亲祭祖,踏青赏春,感受这稍纵即逝的春日。
中国画中的春日,有墨色浸润的生机,也有工笔勾勒的诗意,更有人声鼎沸处的烟火日常。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之《春坞纸鸢图》
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熙攘的郊外市集,到近代傅抱石笔下的《雨花台》,画家以笔墨定格了清明时节的风物与常俗,亦将春和景明的美好意象化为永恒。每一幅图卷,都藏着中国人对生命轮回的温柔注脚。
春山如笑,万物萌发
《清明上河图》熙攘的市集(张择端 北宋)
《早春图》(郭熙 北宋)
春日的山峦褪去冬日的萧索,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郭熙《早春图》上,山泉又复流淌,泉水叮咚,水汽氤氲,涵养着岸边的山石林木,万物生机勃发,姿态舒阔俊秀,气韵充盈纸上。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以青绿泼洒出山河的壮阔,层叠的峰峦间点缀着新绿的草木,溪流蜿蜒而下,与农舍炊烟相映成趣,泛舟湖上,仿佛能听见牧童的短笛声穿透纸面于耳边悠扬。
唐寅“春山伴侣”等画题,则以简淡的笔触,或描绘山间独行者的悠然,或再现高士临流、担酒寻花、挚友相伴的人生畅快,一树桃花、几丛野草,皆是画家对春意的留白。
《春山伴侣图》轴,(唐寅 明)
清明风物,人间烟火
清明不仅是节气,更承载着祭扫与踏青的双重意蕴。《雨花台》上,傅抱石以水墨晕染出细雨中的祭奠场景,人群撑伞沿山路缓行,伞面微荡,肃穆中透出对生命的敬重。
《雨花台》(傅抱石 近代)
《雨花台颂》(傅抱石 近代)
《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图为三月“闲亭对弈”和四月“庭院观花”,画面再现了宫廷与民间生活的密切关联。嫔妃们鲜艳富丽的衣着装扮与自然界生趣盎然的花草树石相互映趣,更为春日的图画增添了活泼轻盈与亮丽鲜活的气息。
《月曼清游图册》局部,三月“闲亭对弈”(陈枚 清)
《月曼清游图册》局部,四月“庭院观花”(陈枚 清)
水色潋滟,草木清华
春水初生,湖光潋滟。
《闲看春山》 张大千
《春山远眺》 张大千
张大千《闲看春山》、《春山远眺》展现了他早年对石涛和八大等古人艺术深刻临习的高超技艺。画面上大面积留白,营造了湖光山色的晴好景象,岸边垂柳如丝,草木新翠,远处扁舟两叶,青山一点,游目骋怀,一派“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清新写意。
《垂钓图》(沈周 明代)
沈周《垂钓图》则聚焦溪畔一隅:春湖柳溪,湖边老翁垂纶,身旁野花烂漫,流水潺潺中透出“无事小神仙”的闲适,兼得天趣与人意之美。
花鸟争妍,生机盎然
春花图八开,局部,清 恽寿平 上海博物馆藏
春日的水墨画里,花鸟、人物无不透露出灵动与天然的情趣。恽寿平《春花图八开》以没骨画法描绘了桃花、牵牛花、牡丹花、绣球、萱花、月季、樱桃与鸢尾花,色彩明丽如锦绣铺陈。
《飞禽山水图》(徐熙 五代)
徐熙所绘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清新淡雅,他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所作禽鸟皆呈现出自在天然的身姿情态,山林深处隐约若现的松鹤,云雾缭绕间透出画家潇洒野逸的艺术风格。
《春泉小隐图》卷,明,周臣绘,纸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起首以裴君的草堂为中心展开,草堂轩敞明亮,陈设简洁,堂外古松盘曲。主人正伏案假寐,堂外一童子持帚清扫。其后,板桥连岸,春水潺湲,远处青山逶迤,平湖无涯。画家巧妙地突出近景的板桥流水,以示“春泉”之意,又以假寐示“小隐”。主人假寐,童子回望,生活与雅趣并存,体现出闲雅出尘的意味。
笔墨传情,古今同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吴冠中,1990年
从青绿山水的“金碧辉煌”到水墨写意的“空灵淡远”,从宫廷院体的精工富丽到文人笔墨的萧散简净,中国画中的春景始终在变与不变间流转。画家以“春和景明”寄寓盛世安宁,以清明风物摹写人间烟火。今人展卷,不仅为视觉之美,更期从这些草木萌发的视觉诗篇中捕捉万物生长的生命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