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圆了空军40年前的梦
2025-04-20 14:25:2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世界的多重视角
这两天央视的军事节目里,有一个歼-36的模型,清晰的显示该机是并列双座。
如果这个模型不是瞎做的,那就意味着中国空军40年的那个梦,终于实现了。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海空军开始研发一款能代替轰-5、强-5的轻型轰炸机,名为轰-7。
不过,海空军对轰-7的技术要求有分歧。
海军只想搞一款传统的串列双座反舰导弹载机,执行高速突击的反舰任务。
空军则想跟上当时流行的并列双座技术,搞一款能执行复杂打击任务的机型。
客观来说,并列双座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因为两名飞行员可以很方便的交流,而且都有很好的前向视野,利于协作执行复杂的对地攻击任务。
不过,当年国内的技术无法支撑这个设计。
最后,空军退出轰-7项目,由海军独自推进,发展出后来的歼轰-7“飞豹”。
当然,空军后来还是来摘桃子了
到现在,并列歼-36的出现,说明中国空军还是不忘初心。
不过,看到歼-36的并列双座,小编我越来越拿不准该机的定位了。
早前,我一直觉得,歼-36还是侧重空优,兼顾打击能力。
因为国内的航空业不是完全竞争模式,各研究所和厂家基本都是有固定领域的。
比如,611所(成都飞机研究所)一直是负责战斗机的研发;601所除了搞战斗机,因为侧卫的原因,还搞了歼-16这样的战轰。
所以,在很多人(包括小编我)的潜意识里,都觉得611所应该不会涉足战轰。
就算是之前分析过,歼-36的弹舱可能长达7~8米,具备携带大尺寸空面武器的能力,我也一直坚持认为,歼-36侧重空优,对地打击只是附带效果。
如果要量化一下,我觉得应该是七三开。
但是,歼-36选择并列双座,让我觉得,该机对任务的倾向性差不多是五五开了。
这个身躯,确实很像战轰该有的样子
因为并列双座的设计,显然是会增加飞机横向面积的,那飞行阻力就会增加。
固然是有3台发动机,但是哪架战斗机会嫌弃更低的飞行阻力呢?
如果是侧重空优,打击为辅,那传统的串列双座足够用了,或则干脆单座。
所以,并列双座是不是意味着,歼-36的定位其实是战轰?
既要空战,也要打击,哪个都不能少。
果真如此的话,一架具备全程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巡速度可能超过1.5马赫)、能携带大尺寸空面武器、能全向隐身、还有战斗机飞行性能的歼-36,倒是真的值得期待了。
或许,这才是隐轰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了,上图也是这次央视的报道的画面,卡片上写的是“中国空军验证型战斗机”。
验证二字,说明歼-36也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以及当下的状态。
所以,服役的消息得耐心等待,急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