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扩招,上名校更容易了?

2025-03-26 22:25:5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高考报名人数连续多年上升后,今年“双一流”高校迎来新一轮扩招。

3月初,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相继宣布,今年各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将扩招本科生,增幅在100至500人不等。

事实上,近年来本科生扩招规模持续扩大,但今年的力度尤为显著。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将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扩大优质本科教育供给,进一步增加“双一流”高校的招生规模,在去年扩招1.6万人的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此次扩招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领域。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是高校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上的主动调整。有分析认为,作为连接基础教育、科研与产业的关键环节,本科招生的变化不仅影响高考录取榜局,也映射出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双一流”高校扩招,上名校更容易了?

图/视觉中国

“提高了进入名校的概率”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强调,要“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和“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轮扩招的核心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以支撑科技创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转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仅有助于适应人口变化与就业需求,应对高学历需求上升的趋势,也能缓解“难进一流高校”的压力,提升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过去五年,我国高考录取人数从2020年的967.45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1050万人,但本科录取率却从41.4%降至33.5%。本科教育,尤其是优质本科资源供给相对不足。近三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地的本科招生规模分别稳定在3400—3500人和3800—3900人。

一位国内顶尖高校长期从事本科招生工作的老师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清华、北大等头部高校在各省招生时,不仅需要向每位录取学生及其家长解释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还需与各学院沟通协调,招生名额还涉及不同省份间的激烈竞争。在她看来,整体上,这次扩招的确提高了进入名校的概率。

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双一流”高校从自身发展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角度,具有扩招的意愿,但扩招规模不仅要考虑国家和地方政策,也取决于学校教学资源的承载能力。蔡荣根介绍,高校扩招涉及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基础设施等因素,学校需评估自身承受能力,每增加一名学生,地方财政都要增加相应拨款,学校也需要更多编制以引入师资。

“扩招决策既受政策引导,也受高校自身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制约,这是响应国家号召的一次集体行动。”郭英剑这样评价。

“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

多所扩招高校的招生部门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各省份、各学院的具体扩招名额尚未最终确定。然而,这些高校的扩招通知中,“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是常常被提及的表述。

北京大学的新增招生计划将重点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及新兴前沿领域,主要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和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培养。清华大学则将新增本科生纳入新成立的本科通识书院,该书院计划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与科研,培养掌握AI技术并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双一流”高校扩招本科生,背后的逻辑与近年来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一致,即淘汰老旧学科,增设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学科专业。专业调整的本质也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日前,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来了,知识结构单一、没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学生,很快会被淘汰。复旦要培养多潜质、高潜能的“干细胞式”人才,学生要对原来貌似不相干的事物进行关联式思考,搞清楚新关联的因果关系和学理机制。未来,复旦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将从“专业”变为“项目”。每个项目,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学科支撑,可以拿到一个或多个学位。复旦新工科,要构建“从0到10”的系统创新能力。

“真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陈志文认为,当前新工科建设中,重论文、轻实践的“工科理科化”倾向依然存在,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入更多产业界人士参与教学,是破解“工科理科化”的方法之一,但这也会压缩原有教师的课时,这种“做减法”的改革显然更困难。

记者梳理部分扩招“双一流”高校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发现,目前所谓的交叉培养往往只是简单叠加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真正具有前沿性和融合度的课程仍较少。郭英剑分析,即便一些学校的交叉学科已在推进,但受限于学科壁垒,整体进度较慢。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学科调整受审批流程复杂、调整周期长等因素影响,难以灵活适应市场需求。

“科技创新”与“文科价值”

“此次本科扩招偏重于理工农医,对文科的影响显而易见。”郭英剑认为,随着学术资源向理工农医学科倾斜,文科的支持力度势必相应减少。

今年,多省政府工作报告频繁提及高等教育专业调整,至少10个省份提出发展理工农医类紧缺专业。例如,山西省计划将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提升至55%,内蒙古自治区则设定50%以上的目标。

蔡荣根表示,例如今年宁波大学计划扩招约300人,重点投向制造、信息、水产和医学等紧缺领域。相比之下,文科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他认为,文科作为思想创新的源头也十分重要,“学校对文科的重视体现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非单纯扩大招生规模”。

复旦大学近期也宣布将调整学科结构,将文科招生比例从30%—40%降至20%,形成“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的新格局。该校校长金力表示,此举遵循“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强、医科做新、交叉做活”的原则,旨在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交叉融合。

“即便是国内文科实力顶尖的高校,也在向理工、新工科和交叉学科倾斜。”郭英剑分析,复旦的改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更多高校的学科布局,而如果文科招生规模持续缩减,不仅会影响文科人才储备,还可能因社会对“实用性”的过度强调,削弱文科的社会认同,进而影响优秀学生的报考意愿和学科的长远发展。

郭英剑认为,国家治理、文化传播、社会研究等领域仍需高水平的文科人才,在跨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中,传统文科内容依然重要,不能被简单边缘化。相反,文科应增强适应性,加强与科技融合,以提升应用价值和就业竞争力。

陈志文表示,过去20年的大学扩招中,由于办学成本较低,高校大量设置了人文社科类专业,文科就业压力下,教育系统必须反思人才供给侧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近日,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忆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普通高校而言,要考虑缩减缺乏核心技能的专业,顶尖学校有必要保留适当规模的文科专业。

郭英剑认为,未来高校如何在“科技创新”与“文科价值”间寻求平衡,将成为改革的重要课题。他建议,高校在调整学科体系时应保持一定文科学科布局,适当提高交叉学科中的文科比重,使其在政策制定、科技伦理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而非单纯缩减学科规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华女被塔利班监狱释放 感谢川普总统营救
  2. FBI突查印州大学华裔教授夫妇住宅 原因不明
  3. 担任中共代理人 中餐馆华人老板遭ICE逮捕
  4. 缅甸强震泰国大楼塌背后 揭开中国海外建设恐怖史
  5. 【菁英论坛】欧俄乌各怀心思 美力促俄乌停战
  6. 组图:日偏食奇景在北半球闪亮登场
  7. 曼谷仅1大楼倒塌!泰总理要求中国承包商“7天”给说法
  8. 图集:缅甸8.2强震"路毁楼塌",居民徒手挖瓦砾
  9. 人不会死的三个例子 急诊医生亲自见证
  10. 宋雨琦录综艺倒地4分钟 网忧重演高以翔悲剧
  11. 川普24小时六度出手,加州成箭靶
  12. 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历朝历代的第76年
  13. 缅甸强震触发云南地震 10年前有专家预兆
  14. 先救灾!缅甸反对派宣布“部分停火2周”
  15. 这才是“真实的”大清朝
  16. 真正厉害的人 遇大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17. KK园“猪仔”曝光:诈骗如常运作
  18. 全世界期待中美大打一场
  19. 川普关美国之音,联邦法官暂挡
  20. 长和港口交易面反垄断审查:可能"在沟通但还未申报"
  21. 最权威分析来了:民主党因何输给川普?
  22. 【翻墙必看】缅甸强震 被埋华人遗体腐败发臭
  23. 【新闻看点】习“头等事”烂尾 何卫东落马内幕
  24. 回应美方批评 丹麦首相将访格陵兰强化合作
  25. 美防长赞二战日军“英勇”惹众怒
  26. “我应该解雇他吗?”川普对华尔兹命运的决策内幕
  27. DOGE改革持续推进 马斯克自曝深夜难眠之因
  28. 普京专车在莫斯科街头爆炸 泽连斯基预测“他很快就会死”(视频/图)
  29. 加州暴风雪将至
  30. 缅甸强震:相当于约一千颗原子弹
  31. 新冠疫苗之父杨晓明谣言与14亿人对疫苗安全的深忧
  32. 印度对标中国提了这要求,空客CEO笑了
  33. 美国商业蜂群今年或锐减70% 影响农业生产
  34. 美国开工七年,进度被中国追上了
  35. 蒙牛乳业2024年净利下跌98% 上热搜
  36. 华人科学家再掀“海归潮”
  37. 【马克时空】2025是六代机之年 轰炸机新贵B-21
  38. “彩虹-7”亮相,突击隐身效果超过B-2
  39. 缅甸地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30层摩天大楼会倒塌?
  40. 睡眠专家:就寝前用这一物 让你更快入睡
  41. 午睡对身体的好处:顾脑、护心、防失智
  42. 华尔街这是“约好了一起唱空”?
  43. 美移民局拘留明尼苏达大学一名留学生
  44. 日本要撤离10万岛民 美防长称日本是不可或缺的伙伴
  45. “传奇第一城”房价怎么跌半了?
  46. 亲历抗战回忆录:八路军根本没打过日本人
  47. 年轻人回家躺平,小县城的魔力何在?
  48. 缅甸曼德勒百多栋房倒塌 3处有中国人被埋
  49. “如果美国不偿还中国债务…”DOGE天才们在研究…
  50. 川普关税周来了!将有哪些行动?对等关税是什么?各国如何反应?
  51. 美国务院通知国会将正式关闭USAID 员工收“通告”
  52. 《湄公河行动》主角原型 涉受贿1.21亿当庭认罪
  53. FBI突袭搜索华裔教授夫妇住宅 引发华社热议
  54. 川普:寻求第3任,不是在开玩笑
  55. 美帝的牌越来越少了
  56. 百度副总裁引咎下台?
  57. 美的彻底清仓小米,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58. 公民入境被拒,中领馆再次提醒
  59. 美股“云霄飞车”才刚开始?华尔街4巨头给一致看法
  60. 沈舟:中共军队内乱难掩 美军再掐其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