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发现测量时间的新方法
2025-04-25 07:25:1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ScienceAlert
量子时间戳:利用原子“指纹”,无需起点捕捉皮秒级瞬间。
这项精妙实验背后的物理学家们,着眼于探究时间流逝过程中留下的某种独特“印记”。他们想要验证的是,这些“印记”是否足够稳定和可靠,足以担当起一种新颖的“量子时间戳”的角色。
他们的研究聚焦于激光激发的氦原子:通过精确测量这些原子所产生的独特干涉图案,并将其与严谨的理论预测进行比对,科学家们得以证明,这些特定的信号模式确实能够直接对应着时间的流逝。
“打个比方,” 领导该研究团队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物理学家 Marta Berholts 在2022年接受《New Scientist》采访时解释道,“如果你使用传统的计数器,你得先设定一个零点,然后从某个时刻开始计时。”
“而这种新方法的妙处在于,你根本无需启动秒表。你只需要观察那个特定的干涉结构,就能直接判断出,‘嗯,时间已经过去了4纳秒’。”
这种方法的核心优势在于,它完全不需要一个明确的“过去”和“现在”来标记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这好比是,你想知道一位陌生短跑选手的速度,但你不是用秒表去掐头去尾地测量,而是让他和一群速度已知的选手同场竞技,通过比较他们的相对位置来推断他的速度。
正是基于这种原理,技术人员得以在经过特殊处理的原子样本中,通过寻找里德堡态相互干涉形成的特征信号,捕捉到那些极其短暂的瞬间,其精度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7皮秒(即1.7万亿分之一秒)。这为利用泵浦探测光谱技术等手段在微观尺度上研究那些稍纵即逝、难以界定起始或测量不便的事件,开辟了新的可能。就好比拥有了一本记录着不同“里德堡波包”演化形态的“指南”,可以随时查阅。
展望未来,科学家们可以尝试将氦原子替换为其他种类的原子,甚至采用不同能量的激光脉冲进行激发,从而不断丰富这本“时间戳指南”的内容,使其能够适用于更广泛、更多样的实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