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美国优先外交政策 百日重塑世界秩序
2025-04-28 12:25:3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4月30日将是美国总统川普第二届任期的第100天。无论是认同或反对川普的人都承认这一点——他已经在百日内重塑世界秩序。
自川普上任以来,美国已从哈马斯、塔利班、科威特、委内瑞拉、俄罗斯救回至少26名美国人质。
在此之前,他已在白宫接待了10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包括印度、日本、以色列、约旦、萨尔瓦多、挪威、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和乌克兰。在上周出访梵蒂冈出席教宗方济各葬礼期间,他还跟欧盟最高领导人会晤。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布莱恩‧休斯(Brian Hughes)在一份声明中说:“川普总统正在迅速采取行动应对挑战,他让乌克兰和俄罗斯坐到谈判桌前,结束战争;阻止芬太尼的流入;通过追究中国(中共)的责任来保护美国工人;通过重启极限施压让伊朗坐上谈判桌。”
此外,白宫还指出,川普“让胡塞武装为他们的恐怖主义行为付出代价……并保卫我们四年来一直面临入侵的南部边境”。
展望接下来的100天,外界普遍认为,川普不太可能做出重大转变,但是许多国家将陆续在与美国关系上做出持久改变。
重塑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在第二任期首个100天,美国总统川普已经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关税战,并大幅削减了美国对外援助。
过去八十年间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提倡自由贸易。不过,川普向来不喜欢多边组织,并习惯用其房地产开发商的交易视角看待全球事务。
他指责贸易伙伴几十年来“剥削”美国,并启动了一项全面的关税政策。
川普认为,关税是必要的“良药”。在4月2日推出对等关税后,他称,“手术”已经结束,现在进入恢复阶段。
在发现关税政策扰乱金融市场,削弱美元,并引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的警告后,他选择了降温,并重新调整加征关税的时机和力度。
4月9日,川普宣布授权暂停90天加征对等关税,但保留基准关税10%,并与数十个国家进行单独的贸易谈判。与此同时,因中方报复,美方唯独维持了对中国商品加征145%的巨额关税。
“50年前,当这些国家还是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希望它们落入苏联的轨道,这种做法或许还说得通,但现在它们已经是发达经济体了。比如:欧盟——如果从整体上看,它的经济体格与美国是一个水平的。它们都是发达经济体。为什么欧盟和美国这两个发达经济体之间会有如此巨大的贸易失衡?这是不可持续的。这种情况需要重新调整,必须得到解决。”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认为,关税既关乎我们国家需要并需要保护的行业,也关乎一个更广泛问题,即需要重塑全球贸易的基线,需要以可持续的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方向。”国务卿最后总结道。
事实上,川普加征关税做法并不新潮。美国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对进口产品征收重税,直到1930年代开始,随着政府领导人接受自由贸易的理念,美国才基本放弃了这一政策。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曾表示,川普政府会在三种情况下使用关税:纠正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增加联邦预算收入,以及作为与外国谈判的杠杆以取代制裁。
巧用关税利刃 同时力阻盟友向北京靠拢
中共正在利用各国对川普政府部署关税措施的不满,试图拉拢美国盟友和伙伴。有媒体担忧,关税战恶化可能促使美国的合作伙伴至少在经济上向北京靠拢。对这一点,川普政府却表现了绝对的自信,认为不存在这种可能。
无论是川普本人,或者是负责关税谈判的财长,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以下三层评估。第一,各国都依赖美国市场,需要通过出口贸易获得大量的美元。
第二,失去美国市场的中国出口商品将伺机进入其它国家的市场,这会令所有进口国都警惕和担忧本国产业遭受冲击,从而加大对中国商品的监督,甚至效仿美国的关税政策。
第三,中共的经济胁迫和霸凌政策,不可能真正善待美国的盟友。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约4,400亿美元的商品。
根据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2023年,美国进口的钢铁产品中有五分之一来自中国,进口电子产品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进口鞋类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进口玩具有四分之三来自中国。美国进口的雨伞中有91%来自中国。
这些销往美国市场的中国出口商品,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国家或哪几个国家可以替代吸收,同样也没有哪一个政府愿意赔上国内产业和就业来换取中国廉价商品。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的一篇评论说,对于开放的小经济体来说,希望自己能处于美中之间的位置,能与双方进行贸易,同时赚两边的钱,甚至还幻想成为美中交战双方之间的桥梁。
评论说,这种想法是非常诱人的,但本身就有问题。各国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有三大理由站在川普一边,并且越快越有利。
第一,中国没有自由市场,也没有欧美的法治体系。第二,英国公司在美国已经扎根,比如耳熟能详的品牌,壳牌、车库(MG)、路虎揽胜以及联合利华。第三,英国企业在美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如果为在中国捞到的几块钱而冒险,既毫无意义,也根本不值得。
川普已经明确表示,现在是一场争夺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斗争,华盛顿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自己获胜。
英国的评论说,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最终将取得胜利。“站在胜利的一方总是更好,因为那是回报所在。”
直接介入俄乌战斡旋 俄美领导人三年来首次通话
川普在百日内几乎完全扭转了拜登政府对俄罗斯三年前在乌克兰发动的战争政策。
他明确表态,希望俄乌双方能够休战,停止无谓的士兵死亡。为此,他直接派出特使前往莫斯科,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通话,这是开战来首次美俄领导人通话。
甚至川普还公开要求俄罗斯放过被围困的几千名乌克兰士兵。尽管此举招来很多非议,甚至误解。
但同时,他也对乌克兰施压,要求签署美乌矿产协议,必须对过去拜登政府支持基辅的3000多亿美元找到回报。2月底,因协议问题,他在椭圆形办公室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生激烈的争吵,双方不欢而散。
随着双边斡旋工作的开展以及不断对战争局势的评估,川普对普京未实际停止对乌克兰的轰炸感到不满。
4月26日,川普在梵蒂冈与泽连斯基举行一对一会晤,然后他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发帖称,普京或许只是敷衍,并不想停战。川普威胁,俄罗斯此举将迫使美升级制裁,祭出银行制裁或二级制裁。28日,普京宣布单方停战三天。
下一步如何与盟友冰释前嫌 赢得欧盟的认同
川普这种“单刀赴会”、撇开欧盟成员国,靠美国一举之力解决俄乌战的方式,未能获得欧洲和北约成员国的认同。长期以来,北约一直是跨大西洋安全的核心支柱。
4月15日,欧盟最高官员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Antonio Costa)表态,欧盟将在5月初发布新的路线指引,在2027年前结束购买俄罗斯化石燃料。这意味着向欧盟企业发出信号,可以从美国采购更多液化天然气。
美国总统川普多次表示,如果欧盟希望避免美国的关税,就应该购买更多美国能源产品。美国是继俄罗斯和挪威之后的欧盟第三大天然气供应国。
4月16日,路透社报道说,由于内部某些成员国的反对,以及替代来源存在不确定性,欧盟搁置了未来对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实施制裁的想法。
欧盟贸易主管已与美方贸易代表就关税展开谈判。欧盟要求川普政府明确立场,必须双方都做出妥协才行。路透社说,欧盟将未来是否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视为与美方谈判的一个筹码。
展望未来,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体的统帅,川普正在以罕见的高效率重塑世界格局,既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希望。对他接下来的3000多个日子,无论大家喜欢与否,川普都将是世界的焦点,并经常出现在媒体的头条新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