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新政下 中国出口商人如同巨石压顶
2025-04-06 03:25:3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4月2日,川普政府推动“对等关税”,对多国(特别是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美之间的贸易商,尤其是处于中间环节的中小外贸商人和第三方转口商,受到最直接影响。从事外贸的中国商人的感受如同巨石压顶。
凤凰网《风暴眼》报道,中国生产工厂、外贸商与第三国中间商、远在美国的采购客户,都不得不在这场必税博弈中艰难腾挪:有人连夜重算成本展开价格拉锯战;有人更换产品规格和发货模式;也有人加速赶工,试图抢在关税落地前,寻求损失最小化。一名外贸老板表示,“无论如何,加关税,最吃亏的就是做生意的人。”
对于义乌一家饰品出口公司老板庞月来说,出口美国在她的业务中占比高达60%-70%。因为关税与国际局势影响,这一比例已下滑一半。
几天前,她刚刚与一位美国客户完成了最后一轮价格磨合。由于美国关税影响,客户担忧采购成本上升,希望她降价20%,这是她完全接受不了的幅度。
“房租、电费、材料、人工等成本都在上涨,这样的价格,我完全没有利润空间了。”庞月试图与客户协商,“这样下去,我们就要做不下去了。”但如果不降价,客户就要撤单。和对方软磨硬泡许久,最后,原本20%的压价幅度,协商到了10%。这也意味着,她的利润将被压缩10%。
庞月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除了关税的影响,乌克兰战争导致的局势不稳定、外国客户的消费降级,都让她的订单量急剧下滑。“今年,美国客户几乎没怎么下单,以往一个饰品款式可能下单100多对,如今只下一二十对。”她表示,公司在中东虽有少量业务,但美国市场至今仍未返单,还是让她时时挂心。询问美国客户时,得到的回复是:“生意不怎么好做。”
庞月的客户,主要来源于到义乌商贸城采购的美国老客户,或者通过发图片做宣传吸引的新客户。目前形势一天一变,让她越来越担心,此前好不容易积累的客户,会渐渐流失,外贸业务受到影响,国内业务量又难以提升。
95后小意(化名)从事跨境电商行业三年,在亚马逊平台做美国站的服装和箱包等产品,客单价集中在20美元-40美元,她属于小型卖家,团队只有两人,年营业额大概有50万美元。
关税政策改变带来的冲击是非常直接的:在两个月前,川普一项只持续了数天的关税政策,就已经让她的业务量直线下跌。
当时川普在2月1日签署行政令,取消一项“小额豁免”条款,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不再能够免税运到美国。
取消“小额豁免”的消息,让她每单成本上涨了3美元-4美元。为了转移成本压力,她只能给产品售价加了4美元-5美元,结果第二天,原本一天能卖几单的商品,“直接不出单了”,而那些一天能卖二三十单的商品,也掉到了十单左右。还好几天后,这一政策就取消了。
但川普4月2日宣布了“对等关税”政策,取消“小额豁免”条款也即将重启。
小意简单算了一笔账,小包裹自发货模式(指卖家在收到客户订单后,直接从国内供应商或者仓库直接发货给国外顾客)的成本显着增加,如果叠加高额关税(如54%),总成本涨幅可能达每单8美元,是2月份涨价幅度的两倍。
她的商品利润率在30%到45%之间,如果不给商品加价,这意味着“利润都没有了”,但给商品加价,意味着订单将不得不下滑。
在新的关税政策面前,选择东南亚转移关税压力的方法也面临着困难。
义乌玩具出口商汪晴(化名)表示,在上个月刚刚到越南、柬埔寨、泰国考察过。原本,出口美国业务占公司业务的40%。但最近关税政策加上淡季影响,来自美国的订单几乎濒临枯竭。于是,在合作外贸商的建议下,她考虑转战东南亚做出口贸易。但川普针对第三国中转的政策亦未松手,让她感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外贸老板霍强从事外贸行业已经15年了,他有10%左右的货物出口美国。3月以来川普政府的一系列关税政策,影响了他的生意往来。霍强坦言,现在关税政策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难题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