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批次的052C,建造时间为什么间隔了7年
2025-04-14 08:25:1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世界的多重视角
为什么在052D开始量产后,还要建造第二批052C。
可能是这些年中国海军发展太快了,让大家的时间线产生了混乱。
实际上,第二批4艘052C是在2008年~2009年陆续开工的,并于2010~2012年下水,2013~2015年之间服役。
而首艘052D(172昆明舰),则是2010年才开工,2012年下水,2014年服役。
也就是说,052C不是回头造的。
不过,152济南舰和153西安舰,服役时间确实在052D首舰的后面
然后,再聊一下读者提的另外一个问题:两个批次的052C为什么间隔了好几年。
首批2艘052C(170舰和171舰)都是2001年开工,2003年下水,2005年服役、
就开工时间来算,两个批次间隔了7年多。
一般来说,持续建造的舰艇,很少间隔这么久的,最多是放缓建造速度或者每年的建造数量。
两批052C间隔7年,主要有3个原因。
第1个原因:江南造船厂搬家。
052C的娘家江南造船厂,原址在黄浦江(现在的江南老厂区),首批2艘就是在这里建造的。
之后,江南造船厂被规划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展区之一,改造为博物馆。
江南造船厂的新厂区,是规模更大、条件更好的长兴岛。
在造好头两艘052C后,船厂就开始搬家。
2008年,江南厂搬家完毕。
随后,就开始了第二批052C的建造。
江南造船厂旧址的远望-1号测量船,对外开放
第二个原因:装备等待
052C是中国海军划时代的装备,集成了当年中国在船舶、电子、武器、通信、动力等多个领域的大成之作。
346“海之星”大型相控阵雷达、AJK03型垂直发射系统、海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鹰击-62反舰巡航导弹等,都是崭新的技术。
新技术当然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但是太多新技术同时堆砌到一起,却有导致项目失败的风险。
对于工业产品,尤其是军工产品来说,新研发的项目如果有超过30%的新技术,那成功的风险就会很高。
所以,首批052C投入服役后,必须看看其实际服役表现如何。只有达到预期效果了,才能继续建造后续舰。
新技术意味着新质战力,但是都堆在一起,风险就很高
第三个原因:动力的短缺。
中国90年代末从乌克兰购入了10台UGT25000燃气轮机,其中8台分别给了2艘052B和2艘052C(各装2台),另外2台作为国产化研发的参考。
一直到2004年,国产化的GT25000才投入到试验,并在2007年3月装上169武汉舰,换掉一台原装的UGT25000,进行实用化试验。
待到2009年,169武汉舰首次参加亚丁湾护航,让国产GT25000进一步经受了考验,证明设计和建造都成功了。
所以说,在建好首批2艘052C之后,国内已经没有后续舰能用的发动机了,只能停下来等国产化发动机的研发。
待到2008年搬家完毕,舰上的子系统也经过几年的服役,证明都是合格的,国产发动机也完成了基本的测试,继续建造后续舰就水到渠成了。
燃气轮机的突破,才是中国海军腾飞的关键
可能有人会嘀咕,既然第二批次的052C开工时间和052D的开工时间只差了2年,那为何不干脆再等两年呢?
如果真的这么认为,那只能说,你不知道海军当年有多饿。
在2008年开工第二批052C的节点,海军具备远程防空能力的驱逐舰只有2艘052C和2艘051C。
然后就是6艘具备中程防空能力的驱逐舰,包括4艘现代级和2艘052B。
当时的辽宁舰都快改装完了,过几年就要交付。
如果不尽快增加远程防空舰数量,难道要让辽宁舰去裸奔么?
这种情况下,海军怎么可能干等着052D。
052C只是多用途能力缺乏,但是远程防空能力跟052D是一个级别的。
而中国海军,哪怕是现在,都还在不断强化远程防空能力,何况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