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下滑转内销 业界悲叹“完蛋了”
2025-04-18 23:28:0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堆放在江苏省苏州港太仓港国际货柜码头的比亚迪电动车。(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美国对华商品施加高额关税,对中国的外贸企业造成重大打击,大陆厂商正处于出口转内销的忙乱中。网民悲叹:“完蛋了,老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苦了。美国已经全面封锁了中国,出口已经没有希望了。”公益人士公开发文,呼吁当局拯救外贸,声称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在中美关税战升温的情势下,大陆的外贸前景令人担忧。中共海关总署日前承认,中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外贸业界更是表示“天塌了”。
德国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援引世界贸易组织的预测写道,202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下降77%,但对所有其他地区的出口将出现增长。
该预测指出,中国对北美(不包括美国)的出口预计将增长25%;对南美的出口将增长9%;对亚洲、欧洲和中东各地区增长6%;对非洲增长5%;对最不发达国家(目前联合国清单上有44个)的出口将增长4%。
目前,中国各地的工厂与外贸交易市场充满愁云惨雾,从儿童用品到鞋类工厂,大批订单被取消,企业清仓大甩卖,甚至直接停业,解散劳工,工人被迫返乡。
深圳某企业服务金融业者说:“说出来可能你们不信,深圳很多工厂都已经撑不住了,将会接二连三地倒闭。为什么呢?原本租金就高、产能过剩,外贸订单就少。关税在涨,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利润薄得像纸一样。不少工厂已经搬到东南亚去了,深圳工厂留下的都是上了年纪的70后、80后。你们觉得深圳工厂还有未来吗?”
一名网络博主哀叹:“完蛋了,完蛋了,老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苦了。美国已经全面封锁了中国,出口已经没有希望了,做外贸的公司99%都要倒掉。还有很多靠做外贸的工人,也是一样的失业。”
中国出口转内销 民众吐槽行不通
在中共商务部的推动下,中国电商平台京东计划采购2,000亿元出口产品进行内销。随后,美团、东方甄选、百度、苏宁也加入此行列。
然而,一些外贸行业人士却大吐苦水,说出口转内销行不通,不做国际贸易必死,京东只不过是跟风响应政策。“我们的外贸产品在国内几乎没有需求,例如游泳池、冲浪板,这些在国外稀松平常的东西,放在国内,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
有人说,在国内几十块、几百块人民币的东西很多人消费不起,但到了美国卖几十美元、几百美元,美国人还惊呼便宜。“去年我在亚马逊以及后来的拼多多海外版Temu上,买了很多室外太阳能灯,这些东西若出口转内销,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也不会购买。”
出口受挫将影响上下游企业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世界工厂”,是因为其庞大产能是为全球市场服务的。比如纺织品服装业,主要是靠海外市场的巨量订单才能长期支撑。
202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高达3,15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以上。超过70%的中高端产能都是为欧美品牌定制而建,比如Zara、H&M、Uniqlo、Nike等。无数产能型工厂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如雨后春笋般扩张。
出口订单不只是收入来源,更是支撑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柱。一旦出口受挫,数以千计的代工厂就将倒闭,上游的印染厂、面料供应商、缝纫设备制造商也会陷入停产或减产窘境。2022年,全球通胀、供应链重构与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订单外移,当时就造成了这种局面。
世界著名投行高盛集团指出,中国出口产业与超过1.2亿个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岗位息息相关。若美中经贸全面脱钩,可能会有2,000万人失业,他们约占中国劳动力的3%。这将再次重创已经历大规模减薪和裁员的制造业及服务业。
公益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4月17日,中国著名公益人士、前调查记者邓飞在微博上转发的一篇文章在网上引发共鸣:“若再不救出口制造业,停工潮将变成失业潮”。
文章称,中美关税战的影响被严重低估。目前,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高达145%,而且跨境电商的800美元免税额已被永久取消。很多人认为,中美贸易只占中国进出口的14%,影响不大,但事实上还有大量的转口贸易,许多中国商品通过越南等国转口。
文章认为,现在很多工厂没有订单,老板们都在硬撑,问题是他们能撑多久?若高关税情况无法改善,从六月开始,很多制造业者将不得不宣布破产倒闭。
文章呼吁,在企业倒闭潮、员工失业潮到来之前,政府应趁现在这些老板还能撑住时,出台措施进行救助。
向松祚:美中关税战是“国运之争”
自由亚洲电台报道,中国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此次关税战对中国的出口冲击不小,因其经济高速发展大量依赖出口,尤其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这四省。
向松祚指出,一些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特别是汽车相关产业。此外,机电产品、服装鞋帽、小型家电,这些都是出口美国的主要品类,它们将遭受严重冲击,甚至面临历史性的转型。“这些产业本来就过剩,如果出口再下滑,转内销那就是价格战,真是生死存亡的挑战。”
他将这场必税战定性为“国运之争”。他认为,在此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快深化改革与完善监管,不能再以短期政策来应对结构性问题。短期政策虽可能发挥一时的作用,但无法根本解决国家长远发展的挑战。
向松祚提醒:“这是人类一个划时代的变局,这不是一件小事,不仅是对美国、对中国、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这是全球贸易、经济、产业、金融货币秩序的真正重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