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射频武器”,首次击落无人机群
2025-04-19 09:25:0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头条新闻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据“防务新闻”网站4月17日的报道,英国国防部周四对外表示,由该国研发的“射频定向能武器”(RFDEW)近日在一次测试中,首次成功击落了无人机群。报道称,此次测试由英国皇家炮兵第106团负责,在测试过程中,他们向无人机群发射高频无线电波,摧毁了无人机内部的关键电子元件,最终成功摧毁了两群无人机,而每发弹药(电力)的耗费“仅10便士”。
大家知道,无人机的出现深刻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这一点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得尤为深刻。在这场战后最残酷的局部冲突中,无人机不仅负责侦查双方的火力分布,同时还承担着清除对方据点和追杀落单兵力的责任,可以说,除火炮之外,无人机大概是俄乌冲突中最大的主角。而无人机的使用方式,除了单机出动之外,还有让人闻风丧胆的“蜂群”模式,数十上百架无人机扑向目标,往往让对手付出惨重代价。
比如说,今年3月中旬,乌军出动近百架无人机,对俄罗斯萨拉托夫州的恩格斯空军基地发起袭击,后者是俄军战略轰炸机的核心枢纽。尽管此次乌军的具体战绩难以证实,但权威媒体报道,俄基地的确发生多次爆炸,现场升起蘑菇云,可见损失不小。据报道,乌方此次行动的费用仅为264万美元,击毁一架战略轰炸机,就赚了好几百倍,就算没有战果,消耗对方几十枚防空导弹,那都能赚好几倍。
很显然,如果当时俄罗斯拥有类似英国的“射频定向能武器”,就有可能在一公里外将乌军的无人机群摧毁,使其精心策划的“蜂群”战术归于失败,而自己付出的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见,随着无人机逐渐主宰现代战争,成为令人“防不胜防”的密集投枪,一张无形的盾也开始进入战场,那就是通过能量来大规模杀伤无人机电子器件的射频武器。
大家知道,我国是无人机大国,不管是军用无人机,还是民用无人机,都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声誉,而咱们也一直在研究“蜂群”战术,甚至打算用其对付超级大国的航母。比如说,我国3月首飞的“九天”重型无人机,就能搭载200架微型无人机,航程突破8000公里,完全有可能在亚太地区执行瘫痪美国航母编队的任务;此外,今年在南海部署的“神鹰”无人机,也能搭载500架攻击无人机,发起“蜂群”攻击。
在陆战方面,我国还研发了“蜂群2号”陆战车,单车就能发射48架固定翼无人机,指挥车能够同时协同96架无人机作战,实测显示,48架无人机群就能突破俄军“汽车场”电子战系统,实现85%的目标毁伤率。因此,无人机特别是“蜂群”战术是我国的重点研发方向,那么,如果美西方普遍装备类似英国研发的“射频定向能武器”,会否让我国的无人机“蜂群”战术彻底失效?
一方面,英国的这一武器的确具有低成本与多目标打击的双重优势,但还远没有达到实战的要求。比如说,该武器测试的所谓“无人机群”,仅为4架无人机,如果来袭的是数百架无人机组成的“蜂群”,该武器明显还无法进行有效拦截,而组建百架级别的无人机“蜂群”是乌克兰都可以做到的,更别说中国,咱们如果要搞“蜂群”战术,一次性投入数千架、上万架都是可能的,犹如“暴雨梨花针”,根本防不住。
另一方面,就算英国或者西方的射频武器进一步发展,其射程从1公里扩大到5公里,并与激光武器相结合,“蜂群”战术也不会因此彻底失效,更不会就此退出战场。因为,一来“蜂群”可以采取抗干扰设计和屏蔽电磁破坏的物理材料;二来,未来的“蜂群”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升,具备自主识别目标和调整攻击策略的能力;三来,在3D打印技术的加持下,“蜂群”无人机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所以,只要无人机蜂群的核心优势——数量冗余、分布式协同与低成本消耗——没有被彻底瓦解,“蜂群”战术就不可能被彻底克制。当然,中国也会研发“蜂群”防护盾,西方也会研发自己的“蜂群”,未来的战场将会呈现出“蜂群攻击-射频拦截-抗干扰升级-多域反制”的动态博弈,矛与盾总是互相促进,互相进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