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女综合征”:当年轻人开始为痛苦命名

2025-04-21 19:25:5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极昼story

“长女综合征”:当年轻人开始为痛苦命名

|殷盛琳 姚汶含

编辑|王珊瑚

小懒 27岁

症状:不喜欢亏欠人情

我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弟弟的母亲是我的后妈妈,他在广东出生,爸爸打工的地方。弟弟一岁多的时候,爸爸再次离婚,之后就把他送回了老家。我和弟弟算是奶奶带大的,留守加单亲的状态。

我们住在广西的山村里,两广地区家族联系比较紧密,在老家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叔叔、姑姑家都很近。作为长女,小时候我不仅要看着弟弟,也要一起看着亲戚家小孩。弟妹那时候年纪小,都比较爱闹,吵着要去找爸爸妈妈,不爱吃饭,我就得一直喂,直到每个人吃饱。

大人们工作比较忙,奶奶也要经常去菜地,家里许多事情需要我来做,即使我也还是个孩子。小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我得承受这些,也闹过,但没什么话语权,他们要么拿出家长的威严,要么就是要我听话,希望我能给弟妹做榜样。

弟弟没来之前,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挺自由自在的小孩,虽然家庭条件没人家好,但奶奶还是关心我的。后来这份偏爱也被分走了。每次我们俩有矛盾,奶奶都会让我让着他,说我弟以后也是我的“娘家人”,让我对他好一点。

我对弟弟既爱又恨,他是我除了奶奶之外,最亲近的人,但彼此靠近了又会很受伤害。他青春期很叛逆,害我三天两头被老师叫去学校说一通。家里也默认管教他是我的责任,出了事情要我解决,弟弟的电话也只会打给我。

我有时候会羡慕他。那些责任和压力不会落在他身上,他想要什么,就直接说,从来没有愧疚感。我很少主动向家里人提要求,不想让他们为难。

中学的时候,我到县城读,寄宿,每周最难堪的时刻就是伸手跟奶奶要住校钱,那也是她的退休金。奶奶会告诉我,这个钱不是你爸爸给你的,是我出的,以后要还给我。

我很害怕周日。长大后才意识到那种恐惧的背后是卑微:觉得我活在这个世界上,一生下来就是欠债的,父母原本要承担的责任都成了我要负担的恩情,这跟我自己养自己长大有什么区别呢?

高中毕业后,我就没再念书了,想早点独立出来赚钱,内心的负担也能少一点。我在县城的影楼做摄影助理,后来去了市里。从十几岁起,我一直在外面,自己管自己。在外面我基本不怎么和家里联系,也不知道打电话该打给谁。

和同龄人比起来,我心理上要沧桑很多。我没办法像朋友们一样毫无负担地玩。我的主旋律是为自己攒钱,为自己铺后路。我总是走一步想四步,思虑过重。没有人为我兜底,我也承担不起走错路的风险。

我需要安全感,做事蛮畏缩。有时候工作中有调去外面学习的机会,我也不愿意,不喜欢变动,只想做安全型选择。

过早地承担家庭责任,成为大人,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我在外面把钱看得比较重,我自己的钱会紧紧攥在手里。和人家会分得很清楚,吃饭AA。我讨厌模糊,喜欢互不相欠的感觉,这样都没有负担。我也很不喜欢麻烦人家。

在亲密关系里也差不多。我心思重,没办法很放松地享受恋爱的过程,比较在意结果,但同时又恐惧婚姻。我没有信心经营好一个家庭。做小孩好辛苦,万一我没有办法托举我的小孩怎么办?我辛苦又心酸地长大了,不想他们也经受这些。

刚工作那几年我几乎存不下钱,频繁给家里寄了一段时间钱,工资大部分拿去孝顺奶奶了,给她买吃的,买金首饰,经常给她钱。奶奶这两年身体不太好,住院就起码有六、七次,每次都是我去陪床照顾。大家好像把这当成了我的责任,

剩下的钱我会补偿自己,那时候刚能挣到钱,会疯狂给自己买想要的东西。短短时间内,衣橱就塞不下了,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去买,完全无法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我觉得那些东西好像才是我的安全感,才是证明我存在过的东西。过了两三年后,慢慢觉得,好像拥有了也就那样。

我现在的愿望是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即使这两年房价在贬值,但之后如果有喜欢的我可能会去贷款买一个。



●2017年,15岁的四川女孩小皰渴望回到学校,但父母要去新疆打工,照顾8岁弟弟的任务只能落在她身上。IC photo

小清 23岁

症状:付出型人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照顾身边的人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如果在一个集体中,我会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好像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性格,没有那么看重自己的需求。

狙桃观察下来,自己爱负责任的性格和作为长女是有关系的。

在我家,尤其是弟弟青春期后,我经常被当成一个传达信息的中间人,或者家人关系的协调者。我弟在外面闯祸,会找我帮忙而不是爸妈。之前他把同学眼镜不小心碰碎了,要赔钱。他不敢找我妈,只能找我,说先借我的,到现在还欠着我。他最近快要高考,怕自己考不好,压力很大,也会跟我讲。

弟弟读初中时,我在高中,从那时候他的家长会基本都是我去开的。我弟不爱学习,是上课睡觉的那种学生,经常被老师告状。我妈觉得丢脸,不乐意去(学校),就会让我去开会。在家里他很叛逆,谁的话都不听,只有我说话他还听两句。

在我们家,父母对待两个小孩还是挺平等的,但有时一些瞬间会让我感觉到,我妈还是偏心我弟的。我读大学除了第一次去学校是妈妈送我以外,都是一个人扛行李箱,坐高铁,独自往返的。我弟现在高三,马上要准备去读大学,那天妈妈说,如果弟弟以后去读大学,就在他学校旁边租个房子。

还有那次家里要在村里建房子,他们问我自己的房间想要什么样的,我说想要在房间里加安一间厕所,女孩子长大会方便一点。但后来其实也没实现,我分到的房间蛮小。我有跟爸妈讲过,为什么不分我一间大的?他们给我的理由是,弟弟以后要娶老婆的。

和很多更传统的家长相比,他们比较开明,也不会让做姐姐的必须帮衬家里,或者想要拿我的彩礼去给弟弟当老婆本。所以我跟弟弟的关系还不错,他很依赖我。我记得小时候爸妈如果吵架吵得很凶,我就会把弟弟带出去,有一回我拉着我弟问,如果他们离婚了,你跟谁?弟弟说,你跟谁我就跟谁。那个时候他年纪小小的,我很感动。

长大后,我们能够互相感同身受对方的处境。他也会点醒我一些事情,比如之前我大三那段时间,和室友一起学习,我准备考公,她准备考研,比我要努力很多,我就开始焦虑。那天去接我弟放学的时候,和他说了这件事,我弟说,你俩都不是一个赛道的,为什么会在这里焦虑?

我不算成长在很不公平的家庭,但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身上有很多作为长女留下的影子。大学我有两个室友是独生女,她们从小到大没有过住宿舍的经验,刚来学校,我很热情,会主动帮她们铺床,像一个家长一样去照顾她们,虽然我们都是同龄人。

如果我们宿舍一起去爬山,我就是那个爱操心的人,我要看看明天天气怎么样,大家适合穿什么,几点出发,怎么出行,都会当成自己的责任。甚至在亲密关系中,我也是这样。如果对方半夜三更不睡觉,我可能就会说早点睡,不然容易秃头之类的,会嘴碎,有的人会觉得我在管教他。

在朋友们眼里,我是他们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可以询问的那个人。我会提出建议,也能提供情绪价值,他们会觉得我很贴心。之前有天下午我很忙,手机没怎么看,等忙完发现收到好多条消息,是不同的人来找我。

我以前也想过这种付出型人格是不是有点不值得?但必须诚实地说,我能从家人朋友需要我这件事上获得快乐。我觉得没有必要改变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开心的感觉是真实的。不管我弟弟、我爸妈有些时候带着情绪来找我也好,还是朋友来找我,我会觉得这说明他们把我当成很重要的人。说得难听点,我好像还挺适合当“垃圾桶”的。

付出型人格也同样让我更懂得人情世故,我从小就比较独立,印象里没有特别依赖别人的时候。有时候会委屈,觉得怎么好像自己一个人在完成许多选择。但换个角度,这也同时意味着自由。每次我跟爸妈提出想法,他们也不会拦着我,让我自己拿主意,决定自己的人生。



●艺人Melody和母亲的对谈 图源网络

狸花 25岁

症状:强调自己的实用价值

二弟弟到6岁还不会说话,去医院做检查发现是自闭症。从那之后,我变成了两个弟弟真正意义上的“长姐如母”。

爸妈更忙了,基本上早出晚归,中午不回家,他们需要挣钱,我理解。当时我还在上小学,大部分时间还是我回家做饭。我是走读生,中午可以回家,简单炒个菜蒸个米饭。如果是假期,我就能一直呆在家里。照顾二弟弟是个很精细的活儿,穿衣服、做饭、哄吃饭、哄着他看动画片,他随时会弄脏沙发、桌子、地板、墙面,都需要收拾。

我记得二年级暑假,我趁妈妈在家,出门买了一个冰淇凌。他们都在睡觉,二弟弟就出去了,我跑了一下午,一直喊,一直找,怕得要死,妈妈也是。找到弟弟后,(妈妈)逮着我骂了一通,用柳条往身上甩,现在脸上还有一块疤呢,我也一直以为是我的错,自责了好多年,也就害怕出门了。

我的父母都是他们家庭里最小的孩子,他们是被照顾着的,不理解我的立场。我似乎是他们最合适的“树洞”,他们总对我哭穷,跟我诉说“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赚钱不容易,花钱倒是挺快”。这导致我花钱总是小心翼翼,没有太多安全感,也会强调自己的实用价值,做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姐姐”。

长女这个话题,似乎没办法轻松,更多是对精神能量上的消耗。所以即使我在学校被霸凌,我也还是喜欢学校的,家里实在让我喘不过气。当然,也有温馨的时刻,妈妈会跟姥姥学怎么给我们做鞋,爸爸会给我们买零食,偷偷给我们零花钱。我不能说他们对我很坏,但很奇怪,我在家里一直没有安全感。

到了中学,我坚持住校,妈妈开始放下工作,照顾二弟弟。大学时候,当我撤离这个家庭,我自己养自己一遍。小时候不怎么能出去,长大以后就出去爬山看海,去看苏州的园林,北京的四合院,买很多书,吃自己喜欢的(餐厅)。

我开始学着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凭什么”“我想要什么”“我要去做”这种念头不断推着我继续我的生活。大学是一种蜕变,虽然很累,但是自由的。我去看心理方面的书籍,进行自我调节。也会在外界,网络上倾诉、提问,看别人的经历,从中汲取能量。

我对他们(父母)的感情从复杂到平淡,更像是合作伙伴。非必要不打电话,我也不喜欢打电话。爸妈对我没那么坏,他们会给我生活费,学费我有助学贷款。毕业后我就直接工作了,收入够我生活和旅游。

后来,我也和其他长女交流彼此的困境。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未成年女孩子的“求助”,相比起成年女性,她们资源匮乏,心理也相对稚嫩,也更迷茫。我只能尽量引导她们关注自身,自己的感受,不要被道德感束缚。

如果能回到童年,我希望爸妈把我当成一个真正的孩子看待,清楚知道我未成熟,就足够了,给我健康成长的空间。孩子只是一个孩子。

长女这个问题讨论的人很少,因为总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个实例只是痛苦的微小缩写,很多东西其实并不知道怎么表达,说出来倒是略显矫情,这也是长女话题的其中一项问题。但我也很开心,看到女性(意识)在成长,在社交平台上,谈论起相关话题,评论区变得更和谐,女孩子之间的鼓励不会被“攻击”了。女性的声音开始被更多地听到。



●湖南某镇中学八年级学生杨文波(后排一),从小分担家庭责任,双休日回家洗全家的衣服,去菜地挖土、拔萝卜。IC photo

千千 脱口秀演员

一位52岁长女的女儿

我妈妈是1973年出生的,70后,有一个亲妹妹,一个亲弟弟,是家里的长女。舅舅是年龄最小的,和妈妈相差十几岁,也和我相差十几岁。

按照我妈妈的讲法,她应该上到初二的时候就被要求辍学了,当时,我姥姥要求她必须要回家帮忙干活,经济条件不好,农活之外,还有家里养猪养鸭之类的,劳动量挺大。我外公在重工业厂打工,回家的次数少,主要靠我外婆一个人,比较辛苦。相当于外婆承担了整个家务和养孩子的责任。

我能感觉到妈妈对辍学这件事还是很遗憾的,按照妈妈的说法,退学之前,她的成绩还不错。她自己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我小时候家里有很多琼瑶的书,一整套的,现在看起来包装会有点做旧复古风的,还有一些已经停刊了的杂志。妈妈年轻的时候,20多岁,还在当时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后来家里书柜为了清位置,大部分都被当成废纸变卖掉了。

大概每一代人都会进步,姥姥不让妈妈上学了,但妈妈很支持我念书,不管是订杂志、报纸还是什么课外书之类,她都乐意,可能也在借此弥补(自己)小时候的缺憾。幸运的是,我小姨和舅舅都是念完了大专的。

而妈妈干农活到18岁,就跟着我爷爷去厂里上班了,一辈子都在做工人,我家在甘肃河西铺镇,是个工业镇,主要由铁厂、水泥厂这种重工业厂干下来的。1998年,她跟我爸结婚,我爸是另一个厂的工人,电工,也比较喜欢写诗,以前家里还有他的书稿。

没有读完书肯定会影响妈妈在工厂的发展。当时那些读到大专的人,妈妈的同龄人们,他们的职业空间肯定更大一些。

作为长女,妈妈小时候可能会觉得委屈,但被那种“长女的责任”禁锢住,或者说习惯了。她会觉得许多事是她应该做的。我舅舅以前成绩不太好,经常去网吧,然后我妈就把我放在家里,等我睡着以后,再满大街去找他,有那种“长姐如母”的感觉。

妈妈什么都得操心。我小姨舅舅他们现在都已经成家有孩子了,但妈妈还是会关心,不管是平时打电话,还是逢年过节,她都要发个红包打个视频,看看他们的小孩最近怎么样,有没有长大。是一种习惯性的责任感。她已经内化了这种观念,不像年轻人有那么强的批判性。家庭的连接感对他们很重要,他们还是很紧密的一家人。

我能察觉到小姨对妈妈的依赖。那会儿她刚结婚,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有回和姨夫闹矛盾,就哭着带孩子回到了我们家找我妈妈。

外婆有些重男轻女,我长大一些才知道,她之前想让我妈再生一个儿子。但我妈还是只要了我一个。

我觉得每一代女性都往前走了一点。我妈妈没有硬把我塑造成什么样子的决心,算是放养式教育。这几年,她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我小时候,她会穿很高的高跟鞋,那会儿她跟我说,觉得女人就是要化妆、穿高跟鞋、穿裙子,女人就是要结婚生子,履行母职。但时间长了,她自己也上网,慢慢接受新的可能。有次她讲,一个同事生不出孩子,一直没孩子,现在下班不用着急回家,去跳舞,她也很羡慕。

我妈现阶段的观点是,女孩子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不重要,但一定要有一个写自己名字的房子。对我这个独生女的期待是,找一费倘定的工作,比如做公务员,有稳定的生活。我姥姥是特别符合社会标准的,始终觉得你要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以前我的形象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但上大学以后,我回家,她就说你怎么还没有男朋友,你现在不挑好的就被别人挑走了。

但我既不想结婚,也不想生小孩,也不想找一费倘定的工作。

我是00年的,2021年从南京一所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多,做过专利事务所写申请书的文员,去过手帐文创店做后台数据,也进过广播电台当导播。24年2月,我搬到云南,开始全职做脱口秀演员。这显然是一份收入不太稳定的工作,但勉强够我生活。

我的理想是全国到处旅居,云南可能算是第一站。和妈妈的感受不同,我不觉得变动的生活意味着漂泊。

我妈催我考公、找五险一金工作的时候,我就会反向催促她。我说你看《秋园》的作者杨本芬奶奶七八十才开始写书,你现在写还来得及,你现在写我还有机会成为富二代。她催我我就去催她,魔法打败魔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马斯克要退出:受够了
  2. 尹志尧放弃美国籍,恢复中国籍
  3. 中国超级油轮停泊美港 或被收费达520万美元
  4. 白宫回应更换国防部长
  5. 传北大校内女老师驾车撞飞俩学院书记
  6. 越南或购买大批F-16战机 应对中共威胁
  7. 美媒曝川普将对美国国务院大规模改革
  8. 美中若能稳定相处,未必是坏事
  9. 中美关税战之际 俄罗斯对中国贸易进口下降
  10. 方济各去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1. 方济各辞世于复活节后 “教宗预言”令人震惊
  12. 教皇方济各去世: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梵蒂冈
  13. 中方怒斥美方:何其粗暴,何其荒唐,何其悲哀
  14. 英航母打击群启航印太 向中共释强硬讯号
  15. 美股大跌前,扎克伯格、戴蒙 等人抛售股票精准逃离
  16. 莫迪和万斯会面 支持印美贸易谈判获大进展
  17. 90后小伙搬砖9年攒200万
  18. 教宗辞世于复活节后 “教宗预言”是否成真?
  19. 川普盼俄乌本周达协议 预告“做大生意”:会赚大钱
  20. 习回国再受惊吓 彭丽媛人马被查 陈希处境高危
  21. 八女“狙击”川普,美国关税战后院起火
  22. 大陆“老鼠人”一词走红背后的时代缩影
  23. 华为拟大规模出货AI芯片 助中国摆脱对英伟达依赖
  24. 美军部署高超音速导弹 震慑中俄
  25. 关税影响 美亚裔食品超市寻找中国货替代品
  26. 美国衰落,还是强大?
  27. 白宫在物色新防长,五角大楼正全面崩溃?
  28. 共和党拟对百万富翁征税
  29. 毛泽东要炸三门峡 周恩来扮演什么角色?
  30. 广西遇60年最大旱灾 遭灾面积97.5%涉11市52县
  31. 瞬爆壮观场面!中国点燃一枚“氢弹” 火球滞空2秒
  32. 第28艘052D服役,125沧州舰
  33. 哈佛大学入禀法院,挑战美政府冻结联邦资助决定
  34. 人形机器人:最初的设想,最后的归宿
  35. 美政府排除支持乌加入北约可能性 俄表欢迎
  36. 纽约时报:中国警告各国不要与美国联手限制对华贸易
  37. 川普:对日贸易逆差要缩减至0
  38. 谁填补了“去美元化”的外汇储备
  39. 费城法轮功学员集会 纪念4·25和平上访26周年
  40. 美股大跌之际,比特币逆势上涨
  41. 反对川普演讲,英国议员动起来了
  42. 陆媒称90后搬砖工9年攒200万盖楼买车 网友炮轰
  43. 17年没完工!世界最高烂尾楼有救了 惊人现况曝光
  44. 美菲进行“全面战斗测试”军演 中共跳脚
  45. “在恐惧中生活” 深圳业主逃美控诉中共暴行
  46. 蓝白领袖峰会 朱立伦谈因应关税战4方向及“倒赖”目标
  47. 难道除了感动和励志,就不能看到点真实的东西?
  48. 莫迪把万斯儿子抱腿上 “太热情”却惹印度民众不满?
  49. 唐帝国如何实现对留学生的有效管理?
  50. 刘少奇专案组的成员 还必须是这等学历?
  51. 降低血压可以减少患痴呆症的风险
  52. “长女综合征”:当年轻人开始为痛苦命名
  53. 川普会见沃尔玛等零售巨头高层 聚焦关税
  54. 海南舰抵达海南,将首次对内地公开
  55. 中共副部级“内鬼”李刚被捕 罕见冲上热搜
  56. 分析:习访东南亚走过场 抗美同盟落空
  57. 哈佛大学就资金冻结问题起诉川普政府
  58. 万斯拖家带口“访印度”有何意味?
  59. 山东大学教授京东遭遇套路贷 年化息达1080%
  60. 【新闻看点】李干杰妻女被录像 习还能保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