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习访东南亚走过场 抗美同盟落空
2025-04-21 22:25:2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美中关税战进入胶着状态。美国正与各国进行关税谈判,继续孤立中共,而中共则展开外交攻势意图建立抗美同盟。分析认为,东南亚国家采取柄家利益为核心的务实外交,拒绝中共的抗美同盟,同时积极争取美国降低关税。
中共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周一(4月21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声称,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并表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
早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川普政府正准备对希望获得美方关税减免或豁免的国家施压,要求其减少与中共的贸易往来,甚至包括可能实施经济制裁。
川普曾暂停对全球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但唯独对中共例外。层层加码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而中共则对美国产品反制征收125%关税。
东南亚以国家利益为核心 维持战略模糊
中共党魁习近平于4月14日至18日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认为,在中美贸易战严重对峙之际,习近平此行意在拉拢邻近国家,塑造抗美的统一战线氛围,展现中共区域主导者地位。
孙国祥对大纪元表示,虽然中共试图推动区域合作至某种形式的抗美联盟,但东盟国家选择保持距离,采取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务实外交策略。
孙国祥解释,东南亚国家更重视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和市场机会,对中共倡议存在高度审慎,担忧被视为亲中而成为美国制裁对象,他们不愿为中共的战略目标牺牲自身经济谈判的筹码。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沈明室也认为,不会因为习近平的一次到访,东南亚国家就和中共站到一起,对抗美国。
他说,在习近平访问越南之前,其实东盟国家已经达成决议,对美国的关税政策采取谈判合作态度,而不是报复。尽管这些国家原来跟中共就有产业合作,但是大方向都希望能够维持美国市场,不至于说敢冒大不韪跟中共站在一起,然后失去了美国的市场。
孙国祥进一步指出,尽管中共经济体量庞大,是多数东盟国家的最大交易伙伴,但中共无法有效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区域共识体系,更难以阻止美国以安全承诺与市场开放吸引区域内国家。说明中共的地缘影响力尚未成功转化为话语权与制度的主导力。
中共海关总署上周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共与东盟贸易总额达2,34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6%以上,东盟是中共最大的交易伙伴。根据美国方面的资料,2024年,美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约为4,768亿美元,是东盟的第四大交易伙伴。
在美中角力下,东南亚国家的决策逻辑不再是意识形态或地缘亲近,而是基于市场利益跟避险考量所做的理性选择,凸显中共的区域战略尚未取得信任的优势,美国的制裁具有实质的吓阻力。东盟各国正以灵活平衡的策略自保,尽可能维持战略模糊跟选择的弹性。
事实上越南近些年一直奉行“竹子外交”,意思是像竹子般“柔韧而睿智”,欢迎与各国合作,但不抱团,不选边。从越南已与美中俄三国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能看出这点。
经济协议“量多值轻”“干货不足”
孙国祥表示,对于习近平此行,虽然各国表面上都给予礼遇和合作的承诺,但都避免明确与中方共抗美国的表态。
从经济层面看,虽然签署了数十份协定,但量多值轻,更多是象征性的外交交换,而非对等合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政府态度审慎,多数协议为框架的性质,缺乏具体的施行条文。
时政评论人唐靖远也持同样看法。他说,习近平此行看似风光,实则“干货不足”。45项协议多数是中共单方面让利,例如铁路由中方出资,人工智慧技术也是中共输出,越南没出太多资源。
越南当然不会拒绝这些送上门的好处,但也不愿为中共“洗产地”而冒险。越南很清楚,自己的经济繁荣,靠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共。
越南总理范明政4月18日会见华平投资集团CEO杰佛瑞‧伯尔曼(Jeffrey Perlman)时表示,“越南已通过主动减税和增加进口美国商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美国的关切,并随时准备参与讨论和谈判。”
沈明室认为,越南作为中美贸易战的受益方,与中共是竞争关系。他对大纪元表示,越南跟中共原来就有矛盾,现在是表面上呼应中共,实质上要跟中共抢夺美国市场,越南现在企图要从这次美中关税大战中获取包大利益。
东南亚国家积极进口美国能源
东南亚国家在不得罪中共的同时,正寻求通过增加进口美国能源换取川普政府降低关税。
路透社报道,泰国财政部长皮猜(Pichai Chunhavajira)4月15日宣布,将从明年起每年自美国进口价值5亿美元的10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期限长达15年,总额达75亿美元。
印尼能源部长巴赫里(Bahlil Lahadalia)15日也表示,印尼正提议将对美原油与液化石油气进口额提高至100亿美元,作为与川普政府谈判关税方案的一环。
印度方面也传出将取消对美LNG进口税,并计划购买更多LNG与乙烷产品,主动削减与美贸易顺差。
即使是中共最亲密“巴铁盟友”巴基斯坦,也传出将在代表团赴美谈判前,首次考虑从美国进口原油,金额约10亿美元,以对冲其对美3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29%关税压力。
各国拒绝中共抗美联盟
孙国祥认为,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东南亚各国回避选边战,拒绝北京设下的阵营框架。
他解释说,习近平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共同抵制单边主义,剑指美国。然而越南总理范明正仅三天后即强调与美国有独特纽带,不愿陷入抗美同盟的形象。北京意图组建所谓的经济安全共同体并不成功,反映区域对抗意愿薄弱,各国以国家利益优先。
台媒《上报》指出,习近平此行本想构筑“抗美联盟”,但越南并不买账。双方签署的声明内容含糊,只提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越南过去常用这类话术,是在暗指中共在南海的作为。
孙国祥分析,东南亚国家对北京共同抗美的诉求保持距离,反映出这些东南亚国家更重视自身与美国的经贸关系,不愿沦为中美对抗的地缘工具,显示出中共在区域内仍面临经济吸引力强、政治信任不足的结构性困境。
沈明室表示,未来东南亚国家安全靠美国这一点应该是更加的强化,但是经济靠中共可能的程度跟比例会逐步降低。
习近平结束访问柬埔寨的第二天,两艘日本军舰上周六(4月19日)停靠在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而该基地本月刚刚由中共说明修建完成。
孙国祥总结说,习近平此行更多是维稳姿态与象征性的外交,以回应中美关税战压力与强化周边关系的稳定。整体来看,成果有限,象征意义大于实质突破。
未来中美关税战的三种走向
至于未来中美关税战的走向,孙国祥认为无外乎三种情况:全面升级、维持现状,以及双方谈判互降关税,但结构性矛盾难解。
关税战全面升级,进一步扩大为多领域的经济战。美国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更高的关税,而且课征关税的领域扩展到高科技,如半导体、锂离子电池等领域。中共也祭出报复性措施,包括出口管制、提高关税等。结果就是全球供应链出现分裂式重组,全球市场剧烈波动。
沈明室也认为未来关税战全面升级的可能性最大。他分析,美国绝对不能在关税战议题被打败,或者是没有达到效果,或者是让中共再度活过来。否则,参与关税谈判的其它国家会获得更多谈判筹码,影响川普关税政策的预期效益。如果预期效益达不到,又造成美国的通货膨胀或者经济紧缩,对共和党明年的中期选举非常不利。
习近平国内面临压力,10月召开的中共四中全会会对他权力构成挑战。如果习近平没有在今年的四中全会下台,而且他权力掌握更稳固,同时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得到更多支持的话,那未来美中关税大战可能会越来越升高,或者是美中关系可能会更加恶化。
孙国祥表示,第二种情况就是停滞对峙,也就是谈判陷入僵局。双方维持现有关税架构,不再启动新一轮新一回合的升级。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延长,投资趋于保守,成本持续上升,美中维持冷对抗的格局。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双方进行谈判。达成临时性或者是限定范围的协定,中共则开放部分市场或扩大美国的进口,以换取降税或延后的措施,类似于川普1.0时期2020年的第一阶段。这很可能是一种中短期的折衷方案,但难以解决美中之间的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