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只要血糖在这个范围,不会引发并发症,不要自己害自己
2024-11-25 04:25:4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健康科普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李阿姨,你的血糖空腹已经10.2mmol/L了!”张医生看着检查单,眉头微蹙。李阿姨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医生,我这点血糖高没事的,反正我也没感觉哪里不舒服。”
张医生放下手中的笔,认真地说道:“李阿姨,血糖高不是疼就一定有事,不疼也不一定没事。高血糖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问题是‘养’出来的。到了并发症来了,才知道后悔,可就晚了。”
听到这话,李阿姨终于有些紧张了:“医生,那我这血糖得降到多低才算安全啊?”张医生微微一笑,指了指墙上的科普海报:“其实,血糖只要控制在正确的范围内,并发症的风险就会大幅下降。今天我就给你好好讲讲。”
隐藏的杀手:高血糖真的没感觉吗?
高血糖的“隐蔽性”往往让人掉以轻心。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研究数据,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1.4亿人,而其中超过六成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控制好血糖。
许多人和李阿姨一样,觉得只要没有明显症状,高血糖就不会带来危害。但实际上,高血糖并发症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慢性累积。
张医生拿出一幅人体器官图,指着血管说:“高血糖的危害,首先伤害的是你的‘管道’,也就是血管。
这些血管遍布全身,供应着心脏、肾脏、眼睛、四肢……如果血糖长期过高,血管内壁会变得粗糙不平,像是水管里结了水垢。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
他又补充了一句:“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等到出现肾病透析、失明、截肢这些情况,治疗的代价就太大了。”
科学研究告诉你:血糖控制的“理想范围”
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才算安全?张医生继续说道:“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只要血糖保持在‘黄金范围’,并发症的风险就会显著降低。”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
空腹血糖:4.4~7.0 mmol/L为理想范围;
餐后2小时血糖:4.4~10.0 mmol/L较为安全;
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控制在6.5%以下。
张医生解释道:“糖化血红蛋白就像是一份长期的‘体检报告’,它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即便某一天血糖偶尔高了,只要整体平均数值在范围内,就不用过于紧张。”
他又引用了一项权威研究:“英国一项大型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就会降低37%。这说明血糖控制的每一点进步,都会显著减少危险。”
真实故事:控制血糖的“黄金范围”究竟有多重要?
张医生想起另一位患者张大爷的案例,便向李阿姨娓娓道来。
张大爷今年66岁,5年前被诊断为糖尿病。刚开始他并不重视,觉得“人老了血糖高点正常”,吃药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饮食更是没控制。
两年后,他发现自己的脚趾头总是发麻,走路有些刺痛,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幸亏及时治疗,才避免了截肢。
从那以后,张大爷痛定思痛,开始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控制血糖。他每天早晚监测血糖,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经过一年努力,张大爷的糖化血红蛋白从8.9%降到了6.4%,血糖稳定在理想范围内。后来的复查显示,他足部的神经病变得到了明显改善,并发症风险也大大降低。
张医生叹道:“张大爷的案例说明,只要血糖控制得当,就可以有效延缓甚至逆转并发症的风险。”
为什么血糖“黄金范围”这么重要?科学原理告诉你
听完这个故事,李阿姨好奇地问:“医生,为什么血糖超标会引发多问题啊?”
张医生耐心解释:“简单说,血糖高了,血液就像是一锅糖水,变得又黏又稠。这样的‘糖水’流经血管时,会对血管壁造成慢性损伤,诱发炎症和脂肪堆积,最终导致血管堵塞。而血管一旦堵了,心脏供血不足会引发心梗,脑部供血不足会诱发中风。”
他继续说道:“另外,长期高血糖还会让神经细胞变得‘麻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手脚发麻、感觉迟钝甚至失去知觉的情况。肾脏也是一样,高血糖会让肾小球长期超负荷工作,最后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如何稳住血糖?日常生活中的5个实用建议
张医生见李阿姨听得入神,便趁机给出了几条实用建议:
控制饮食:
饮食是血糖管理的基础。“别怕饿着,关键是吃对。”张医生建议,每顿饭以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为主,比如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少吃精制糖和高脂肪食物。
坚持运动:
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血糖更好地被细胞利用。
规律监测:
自己在家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这样可以随时掌握血糖波动情况。
中医调理:
张医生特别提到,中医讲究“治未病”,适当喝降糖茶(如桑叶茶、苦瓜茶),或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辅助调理血糖。
保持心态平稳:
情绪波动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血糖升高。中医有句话叫“肝郁化火”,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病情。适当放松心情,保持乐观非常重要。
张医生的最后提醒:别自己害自己
“李阿姨,你记住,糖尿病虽然可怕,但它是可以控制的。只要血糖控制在正确范围内,就能像张大爷那样过上正常的生活。”张医生语重心长地说,“别再觉得‘没感觉就没事’,血糖管理是一场‘持久战’,千万别自己害自己。”
李阿姨点了点头,终于明白了高血糖的隐患,也明白了控制血糖的意义。从医院出来,她的步伐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