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发动新一轮战役

2025-04-04 01:25:1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华尔街日报

对于外卖,京东正在拿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进行投入。

4月2日,京东宣布,达达员工薪酬将在今年升级至19薪,明年升级至20薪,优秀员工还将授予集团股票。过去一年,京东持续给员工涨薪,这一次终于轮到了即将挑大梁的达达员工。

前一天,达达刚刚宣布,已与母公司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和母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JD Sunflower Merger Sub Limited签署协议及合并计划,达达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退市,成为京东的全资子公司。

达达是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京东这两个动作背后,均指向了即时零售,尤其是外卖业务。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达达作为独立上市公司,缺少更多的风险承受冗余空间,股价低迷影响融资能力,私有化后作为京东更大平台的一部分,成本结构更稳健。

按照京东的战略定位,外卖业务可以和京东核心的零售业务形成互补,在投资上将保持高度的ROI导向和谨慎态度。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京东可以通过外卖进一步整合配送资源,促进京东零售的整体销售。

过去二十多年,互联网行业催生了电商、外卖等高频消费场景。随着流量红利见顶,大厂们正以核心业务为支点,向高频场景延伸以提升用户黏性,外卖作为日均千万级订单的流量入口,自然成为京东的必争之地。

过去,互联网竞争更多是烧钱抢地盘的逻辑。如今,大厂之间的厮杀则是对成熟业务的贴身肉搏。对京东来说,要想在外卖市场夺得一席之地,会面临一场硬仗。

全面整合达达

继采销、客服以及整个零售集团之后,京东终于给达达涨薪了。

华尔街见闻从京东内部获悉,达达早在2022年8月就已经融入京东架构。从此次涨薪的幅度来看,达达员工薪酬明年升级至20薪,与京东零售集团两年20薪的规划一致。

同时,京东打算通过私有化的方式,将达达完全纳入自身体系。

今年初,达达发布公告称,收到大股东京东集团发出的一份初步非约束性收购要约。京东提议,以每份美国存托股份(ADS)2.0美元的价格购买达达集团尚未持有的ADS,按照彼时达达收盘价,京东收购溢价高达42%。

4月1日,达达宣布,已经和京东签署相关协议,达达ADS将被注销,由京东全资拥有。根据公告,双方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

据华尔街见闻估算,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达达总发行普通股10.36亿股,京东及其关联方持股占比约63%,京东收购剩余流通股成本约为1.9亿美元,考虑到未行使期权、交易费用等,收购总成本约2亿美元。

私有化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收购公司发行在外的其他股份,使公司因股权集中而退市的一种特殊交易安排。一位资深资本人士表示,相较于16美元的发行价,达达股价最低只有1.17美元,当下是京东私有化达达的合适时机。

目前,达达还处于亏损状态。根据财报,2024年第四季度,达达实现收入24.33亿元,同期下降11.6%,运营亏损为12.57亿元;整体来看,2024年达达净亏损为20.39亿元,比前一年略有扩大。

不过,秒送业务的增长势头很迅猛。2024年,达达集团从达达秒送业务中产生的净收入达到58.05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60%,同比增速高达44.6%,主要得益于向各类连锁商家提供的城市内配送服务订单量的增加。

在沈萌看来,达达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和竞争压力;二是融资渠道受限,无法快速获得充足资金支持业务扩张。私有化后,达达将深度融入京东的生态体系,实现更高效的成本管控和更可持续的财务结构。

上述人士表示,达达成为全资子公司后,京东可以简化决策流程,避免作为上市公司需要遵守的严格监管和披露要求,使京东能更直接地控制其运营,可以减少公开市场的压力和短期业绩压力,有利于长期战略布局。

从涨薪到私有化,京东对达达的调整本质上属于公司治理范畴,目的是更好地激发员工积极性,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在即时零售市场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增强业务协同

私有化达达背后,是京东对其即时配送能力的深度整合需求。

可以说,达达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京东对即时零售的投资史。京东从入股达达到将其转变为全资子公司,用了9年。

据华尔街见闻盘点,京东对达达有三次关键出手。

第一次是2016年,彼时京东正在发展O2O项目京东到家,但较高的履约成本和补贴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因此,京东选择和达达合作,以京东到家和2亿美金换取合并后新公司47.4%的股份。

2020年,达达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即时零售第一股”。第二年,京东增持达达,且持股比例超过50%,首次成为达达控股股东。2022年8月,达达创始人蒯佳祺辞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成为达达集团新一任董事会主席。

由此,达达开始融入京东生态。2024年5月,京东到家和京东小时达全新升级为“京东秒送”;9月,京东购买了沃尔玛所持达达的股份,持股比例增加至63.2%。第三次就是京东对达达实现100%控股。

持续增持达达背后,是京东对即时零售业务的坚定看好。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2018年以来,即时零售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该机构预计,到2026年,即时零售的年增长率仍然可能高达47.1%,这是京东必须抓住的增量市场。

不同于前两次出手,京东第三次私有化达达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背景,即京东开始全面布局外卖业务。

今年2月,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3月,京东宣布,已与超10000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在积蓄多年后,京东正式启动外卖业务规模化扩张。

回归一线业务的刘强东也罕见为外卖骑手发声。他在朋友圈呼吁:“所有快递员和骑手都可以获得五险一金待遇,因为今天中国几大平台的利润和市值完全可以支撑。”

达达130万骑手构建的即时配送能力,是京东外卖打开局面的关键。华尔街见闻从京东内部获悉,京东外卖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召集上万名全职骑手,是因为很多骑手是由达达骑手内部转岗而来。

一位达达骑手对华尔街见闻表示,骑手在后台可以自由抢单,除了日常百货、买药等,还可以抢餐饮外卖。该骑手属于众包,时间比较自由,目前日均接单30多,日赚200多元。

江瀚认为,达达作为即时配送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广泛的配送网络和高效的物流体系,未来这些资源将更好地服务于京东的外卖业务,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私有化和控股最大的不同在于协同的深度,如今,达达在数据打通、资源调配上获得更大权限,并借此帮助京东撕开外卖市场的口子,同时推动即时零售与外卖场景的融合,形成“高频带低频”的增长飞轮。

一场贴身肉搏

京东对外卖市场一直很感兴趣。2022年,时任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就曾表示,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然而,从想法到落地,京东外卖用了两年多。

直到京东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是财务上的支撑,2024年第四季度,京东实现营收3470亿元,同比增长13.4%;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34.2%,收入和利润双双超出市场预期。

其次是人员调动,私有化达达之外,刘强东还为达达挖来两员美团背景的大将。去年,原美团最高决策机构 S-team 成员郭庆入职京东,担任达达集团董事长,并接管了京东秒送业务,另一位是美团外卖早期核心员工杨文杰,负责达达秒送业务。

从履历来看,郭庆2014年加入美团,大部分时间负责酒旅业务,被美团内部公认是“美团味儿” 很纯的人。对王兴来说,郭庆是左膀右臂级别的人。杨文杰熟悉美团外卖的整体商流工作,并担任美团外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是美团外卖的核心骨干。

面对外卖这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京东选择了差异化路线。从定位来看,京东外卖瞄准的是品质堂食。在业绩电话会上,京东高管表示,公司凭借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品质商家的扶持、骑手权益完善等举措来丰富优质供给,逐步建立品质外卖这一差异化的用户心智。

“现在很多商家愿意入驻,一是因为不抽佣金,二是品质外卖定位,会把很多小作坊以及卫生不达标的餐饮店pass掉,这样对消费者肯定有好处。”一位成都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表示,他的门店已经入驻京东外卖。“不花钱多一个渠道总是好事。”

华尔街见闻获悉,京东外卖上线一周后,部分城市订单量增长超100倍,推出“最高20元餐补随机领”优惠活动,首批覆盖大学生用户及京东PLUS会员。截至3月24日,超45万堂食餐厅入驻京东外卖,已迅速在全国142个城市上线。

不过,虽然京东外卖初期快速增长,但外卖已是经历过多轮厮杀的成熟市场,头部玩家美团和饿了么牢牢把控市场。三年前,抖音凭借流量优势切入本地生活市场,但也只是分到了在线业务的蛋糕,仍未攻克外卖业务。

这也意味着,京东外卖要想实现持续的规模化增长,甚至占有一席之地,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曾光认为,目前京东外卖以头部连锁品牌为主,由于此类品牌拥有强流量,故佣金以及广告收入贡献实际低于长尾中小商家。从远期看,商家资源的持续获取也依赖于公司BD团队的地推,而京东在该领域布局也需要时间。

相较成熟外卖平台,京东外卖在商家运营体系、骑手调度经验等基础能力上仍在加速完善。上述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指出,目前订单量尚在爬坡期。“当前更多是客群的补充,平台和商家都在同步优化合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面对京东外卖的奇袭,美团和饿了么已经采取反击措施。以社保为例,这是外卖行业一直以来的痛点,在京东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后,美团和饿了么也快速跟进。

2月19日,美团宣布,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始实施。在王兴看来,尽管这些举措可能会增加整体成本,但长期来看,整个生态系统将从中受益,而效率的提升将能够抵消这些增量成本。

从战略权重来看,外卖是美团和饿了么誓死守卫的基本盘,而对京东来说,外卖只是即时零售场景下用户高频的业务之一,是为了把用户留在京东上做更多消费。这种权重的差异也会体现在竞争势能上。

电话会上,京东高管直言,不要单独思考外卖业务,而是要放在京东整体零售业务能力和服务体验上通盘考虑,对即时零售,包括外卖的投入,对京东丰富消费场景、打造能力、提升用户体验都有积极效果。因此,京东虽然表示,会根据业务发展动态调整投入力度,但仍会保持一定的财务纪律性。

沈萌认为,京东外卖接下来有两件事很关键,一个是网络覆盖要快速扩大,另一个是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吸引客户。江瀚认为,京东外卖要想真正做起来,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配送体系和

距离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商家招募已经过去51天,外卖业务需要庞大的商家供给和外卖骑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效的运力分配。对京东来说,这些能力需要在时间中沉淀,在市场中不断经过考验。

2025年本地生活市场硝烟再起,京东要在外卖市场升级打怪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反复横跳,南宋“幼稚”外交
  2. 越共总书记通话川普:对美关税可降到0
  3. 中国回征34%关税 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
  4. 川普处理高官,新人已接过重任
  5. 曼谷塌楼 中企连夜跑路 泰国掀反中资声浪
  6. 就在今晚,非农和鲍威尔先后登场
  7. 从"忠诚","战狼"到"撒娇" 川普抄了习近平哪些作业?
  8. 专家透露你在游轮上不想听到的暗号
  9. 川普给中国“黄金机遇”:赢得全世界
  10. 200平米双层“纸别墅”售价高达1.5万元!商家否认暴利
  11. 标普“昨晚为何只跌了4%”?
  12. 因应川普对等关税 卓荣泰:将挹注880亿协助农工产业
  13. 俄军轰炸机坠毁,“航母杀手”尚能饭否?
  14. 川普对等关税席卷全球 会否引发贸易战
  15. 国安人士揭中共对台统战“3个新层面”
  16. 道指暴跌逾2000点 川普卢比奥怎么看
  17. 四川高官染艾滋 自承染指18女 普查竟发现上百人!
  18. 和她见了一面后,川普炒了近10人
  19. “中国巴菲特”的逆袭密码
  20. 警惕!这样喝茶比烟酒还伤肝
  21. 【佳音时刻】打压李嘉诚后果严重 中共军演谜团
  22. 国足世界排名又降了,近10年最差
  23. 尹锡悦下台,政治风暴影响却远未结束
  24. 参议院两党议员提出法案 限制川普实施关税权力
  25. 卢比奥:美国将不再承担全球大部分人道援助
  26. 11箭齐发,中国反制
  27. 川普关税震惊全球,各国在愤怒中寻求应对措施
  28. 环中国高关税区?川普建起一条对华“正面防线”?
  29. 川普叫阵:我的政策永不会变!祝投资人发大财
  30. 鲍威尔:关税将推高通胀 但美联储暂不降息
  31. Switch 2开卖日期曝!惊见“中国除外”特别扎眼
  32. 立陶宛:和台湾合作不顺,考虑和大陆恢复关系
  33. 只发生在中国 习近平闹出国际大丑闻 张又侠以胜利姿态出现
  34. 俄军导弹地狱级爆杀,普京亮终极底牌
  35. 中方宣布多项反制措施
  36. 关税争议与股市前景:经济可能迎来反弹
  37. 百年祖屋“被强拆”,7年两次改判,迎来大结局
  38. 川普和越南当局通话 露露柠檬耐克等股价飙升
  39. “化妆的时候,遗体会发出呜呜声,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40. 孙俪单手倒车入库登热搜 邓超搞笑挺妻子新剧
  41. 石破茂:这是一场“国家危机”
  42. 川普透露DOGE发现“可怕问题”
  43. 湾区举办藏汉青年交流会 守护文化与自由
  44. 当解放军围台演习时,美国航母又溜了
  45. 川普宣布将再给TikTok“不卖就禁用”法律75天宽限期
  46. 韩国8名法官清一色赞成弹劾?为什么是8:0?
  47. 物业欺负人 业主装满一车炸药引爆官员家 人被炸飞
  48. 川普打响“第一枪”,要求中国打不还手
  49. 晚清书坛一代碑学大师 何绍基自成一家
  50. 突发:美国国安局局长被解职
  51. 关税来势汹汹 分析:对中国影响远超2018贸易战
  52. 功臣与罪人--试评中共十帅
  53. 卢比奥:美国将很快知道俄罗斯是否期待和平
  54. 习近平失权被逼开放江泽民故居招魂 蛤蟆幽灵成救命稻草
  55. 美财长:没有美国市场 中国无法生存
  56. 饲养员和大猩猩同步怀孕,同步生娃
  57. 台湾中和舰与陆渔船擦撞 台海军:调查后处理
  58. 京东发动新一轮战役
  59. BBC:川普关税对习近平而言 有如一份礼物
  60. 美国家安全局长被解僱 传与川普政府优先事项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