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卖就成负资产”中国业主的切肤之痛
2025-04-27 00:25:3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2021年后,中国大陆的房价持续下跌,让大陆民众经历了近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资产缩水。大陆科技媒体和创业平台36氪旗下的栏目“后浪研究所”最新报道,描述了几名普通人遭遇的房产危机。他们个体命运的沉浮,反映了中国大陆房价下跌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切肤之痛。
105万的房子 价格腰斩都没人要
2019年,85后购房者张萝(化名)以105万总价买下了一套70平的次等学区房。
当时她已经知道1.5万/平米的单价,已经高出其所在东部某沿海城市的房屋建筑成本两倍以上。
结果2020年,那里的房价就缓缓滑落。又过一年,单价降至1万。
今年3月,张萝将房子挂牌55万,无人带看,甚至整个小区在近半年内都没有成交。而她这套房的贷款还剩44万,55万首付(是她母亲的养老金)、利息全打水漂。
而这种情况还出现在全国无数个“张萝”身上。
再不卖 房子就成负资产
萧逸(化名)的购房时间比张萝早一年,在2018年下半年。那时萧逸想结婚,也刚卖掉一家公司,手上资金充足,另外,他看着广州的房子从2014开始一路走高,看中的楼盘均价从4万涨到6万,在当时的涨势下,萧逸觉得再不买就买不起了。
于是,他选中了一个位于广州老城区中难得的新楼盘,新房精装修、有学区、四通八达,总价640万。萧逸选择了高杠杆购房,首付200万,贷款440万。
萧逸的贷款利率为6.45%左右,最初房贷每月要还2.6万,其中2.15万是利息。
去年8月,他跟同事去看了几套房,立马就崩溃了。去年8月,给他冲击力最大的一套房子,挂牌面积69平,三室两厅,使用面积近100平,总价180万,“朝向也好,交通也好,只跟我隔了一两公里,但它的价格是我的一半,面积还大那么多,这就很过分了。”
萧逸的房子有100平的建筑面积,但使用面积只有70多平。他以同小区同户型最低价挂出房源信息,在去年10月成交了,售价405万。萧逸算了下,加上亏掉的首付和这几年还的利息等,总亏损接近400万。但如果再不卖,这房子就会成为一个负资产,连剩余的398万房贷都无法覆盖。
315万买入的房子已经亏了115万
Era在买下北京丰台的那套顶楼老破小时,也曾以为躲过了房价高点。
2022年4月,Era与爱人刚结婚一个月。在两人通勤的折中区域,两人看中了一套全南向的小两居,建于1994年的6楼顶层,“卧室多宽,窗户就有多宽,再加上顶层没有啥遮挡,觉得卧室很大,一进去很亮堂。”还没看几套房的年轻人一下就被满屋子的阳光征服了。
这套挂牌319万的67平两居室,最终以315.5万总价成交,单价4.7万。首付155万,贷款160万。
去年初,Era怀孕了,她意识到当初匆忙买下的这套小房子,承载不了他们有娃后的复杂生活,光是安置来照顾孩子的老人就已经是一个问题。她想换套大的。
但当她再打开房屋交易软件时,看到的是一路下滑的房价。去年11月,这套小房子迎来了她的孩子,而它的单价已经降到了3.7万。
今年2月,Era发现,她的这套房子已经亏了115万。
还没下定决心卖房的Era,为尽量降低损失,只能疯狂地提前还贷。当然,这个计划从她刚买完房看到手机银行APP里的房贷利息几乎跟本金一样多时,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发现房价下跌后,更加速了她的还款节奏。
“到去年手里有2万块钱都要提前还款,也就还两三期,那也还,缩短还款年限。即使在我怀孕的时候,手头的钱都存得很少,有的时候连5000块钱都没有,基本上都用来还房贷了。”只到了孕晚期,Era才留了3万块钱应急。
Era夫妻俩为此将生活成本降到了最低,“我老公一个月也就花两三千,我这边单位有食堂也不怎么花钱,可能我去年最大的支出就是产检了。”
过去这两三年,Era提前还了约90万贷款,除了两人的工资外,一部分是她怀孕后父母贴补的生活费,一部分来自老公两次被裁的赔偿金。所以,Era先生工作的不稳定性更加剧了她们的忧虑。
产假期间,Era住在公婆家,近期她们就要搬回自己的小房子了。公婆加上一个需要全方位照顾的婴儿,外加一对要晚上8点后才能到家的年轻夫妻,在一个没有客餐厅的小两居里,Era一想就头疼。
但她进退维谷,“怕买了之后房价继续跌怎么办?而且如果要换房,我们这个房子肯定得先卖出去,卖出到买入中间,如果房价波动,我们承受的压力会比较大。”
房价下跌的压力一直笼罩在这个家庭里。Era总忍不住去刷房产交易APP,越看越郁闷,陷入对当初草率买房的无限懊悔;而不善表达的老公,一到家就扎进房间打游戏,那是他唯一的放松方式。两人很少会聊起房子的事情,就连其他方面的沟通也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