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华人圈的少女弑亲案,启动重审
2025-04-10 15:25:2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超级生活
一桩震惊全国、引发广泛争议的华裔家庭谋杀案迎来新的司法转折。加拿大最高法院于本周四正式裁定,安省女子Jennifer Pan(潘珍妮)与三名同案被告所涉的一级谋杀罪将重新审判,而谋杀未遂罪的定罪维持不变。
这项裁定源自2023年安大略省上诉法院的决定,该法院认定原审法官在引导陪审团时存在法律程序错误,未能向陪审团提供充分的动机选项,从而影响了案件公正性。最高法院现已确认该判决,意味着潘珍妮及其同伙将在未来再次站上被告席,接受新的一级谋杀审判。
“虎父母”式教育、移民家庭、文化冲突、谎言堆积与极端反应组成了这起悲剧性谋杀案。同时这些要素也让这起案件更具有代表性。Netflix 去年还上映了以此案为基础的纪录片《詹妮弗做了什么》,讲述了 Jennifer 的前男友 Daniel Wong 如何参与到詹妮弗?潘 (Jennifer Pan) 谋杀父母事件的过程。
假劫杀真弑亲
案件发生在2010年11月8日深夜,地点为大多伦多地区华人聚集的万锦市。
Jennifer Pan 当时24岁,是越南华裔移民家庭的独生女。表面上她是一位“模范生”,但在父母严厉高压的教育模式下,Jennifer长期伪造学业成绩、捏造大学和工作经历,试图维持“乖女儿”形象。
Jennifer 和 Wong 在高中时相识,当时他们都参加了乐队。虽然他们最初只是朋友,但在2003年学校乐队去欧洲旅行后,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深厚。
据一位同学回忆,Jennifer 在一次演出后哮喘发作,Wong 在外面帮她冷静下来。“他几乎救了我的命,”据该报报道,Jennifer 后来说道。“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那年夏天,他们开始约会,但一直对 Jennifer 的父母隐瞒着这段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Jennifer 的谎言逐渐被揭穿。在父母对优异成绩要求的巨大压力下,潘篡改了成绩单,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全A学生。后来,她又伪造了高中毕业证。这是因为她的微积分不及格,无法毕业。
为了让自己仍在读的身份看起来更真实,潘伪造了瑞尔森大学(现多伦多城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继续假装上课。而实际上她已经在一家餐馆工作,Wong 是那里的厨房经理,同时也教钢琴课。
谎言持续了整整两年。
随后她再次对父母撒谎,说自己被多伦多大学的药理学专业录取,这意味着她每周有三个晚上要住在一位女性朋友家,以减少通勤时间。而事实是,她和 Wong 的家人一起住在他家。
当父亲潘汉(Hann Pan)逐渐识破谎言后,对她采取了严密限制,包括禁止出门、断绝与其男友 Wong 的来往。Jennifer 在心理压力之下,与Daniel重新密谋,最终策划了一起“伪装成入室抢劫”的弑亲行动。
根据警方调查,她故意未锁家门,让三名男子深夜闯入家中,将其母亲潘碧华(Bich Ha)枪杀,其父重伤昏迷。Jennifer 则用电话假装报警,并将自己“绑住”伪装为受害者。
父亲奇迹苏醒,女儿身份浮出水面
案件初期被警方视为普通的入室抢劫命案,但警方很快在进一步调查揭示Jennifer与Daniel Wong、以及两名枪手David Mylvaganam和Lenford Crawford之间存在短信、通话记录,证明她在案前就积极参与策划。警方还发现Jennifer曾多次试图雇人“解决家庭问题”,包括早期联系一位熟人,试图雇凶“杀父母”。
审判与判决:终身监禁,不得假释25年
2014年至2015年间,四人一同接受审判。
法庭最终裁定:四人一级谋杀罪成立,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25年;同时因潘父未死亡,谋杀未遂罪成立,并追加终身监禁(可合并服刑)。Jennifer在庭审中始终坚持自己无意杀人,只是“想摆脱父母的控制”。
该案当年在华人社区引起轰动,被认为是“虎妈文化”和极端家庭压力的畸变产物,一度成为媒体和教育界热议焦点。
最新进展:程序不当致一级谋杀罪需重审
安省上诉法院于2023年裁定,原审法官在陪审团指导中只提供了两种动机解释 ---- 要么是谋杀父母,要么是入室抢劫误杀 ---- 但未提供其他可能性,限制了陪审团判断。
加拿大最高法院在2025年4月的裁定中支持了该观点,认为陪审团有权探讨Jennifer是否另有动机或罪责程度不同,因此需要重开一级谋杀审判。
不过,法官同时指出:谋杀未遂部分证据充分、程序无误,因此维持原判。
此项裁定在社会舆论中引发争议。有观点认为,尽管Jennifer Pan罪责难辞,但司法制度必须保障被告在程序上获得公正的审理空间。也有声音担忧,此举可能造成受害者家庭的二次伤害。
司法观察人士表示,该案将重新聚焦于加拿大司法体系对复杂家庭关系、文化冲突与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Jennifer Pan案未来的重审结果,将再次引发公众对“法理与情理之间”的深层次探讨。